【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在9月14日下午举行的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情况。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亳州:数字赋能以“智”促“治” “通过技术升级,用技术替代人工,利用视频监控实现了对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晾晒、乱堆放等问题的自动抓拍上报,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介绍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时,安徽省亳州市城市管理局数字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从2015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20年升级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再到2022年整合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市政、园林、环卫、综合执法、城市防汛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设,亳州市通过搭建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了符合亳州实际、具有亳州特色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新模式,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创新应用场景 城市安全有保障 城市生命线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桥梁矗立在空中、管网深埋在地下,人们难以及时感知、发现其存在的风险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亳州市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对建成区内的燃气管网及相邻地下空间、桥梁、供水主干管网、排水管网实施安全监测,建设了风险评估、城市生命线监测感知网、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系统及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四个专项应用系统等。 随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成,亳州市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接入其中,截至目前,累计监测燃气管网沼气预警、燃气调压柜泄漏、供水管网爆管、城市内涝报警360余起,相关警情均及时推送至相关单位进行处置,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自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来,亳州市根据安全预警级别和安全预警状况建立相应的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和一级、二级、三级应急响应流程,将燃爆、火情、汛情等作为特急案件点对点向处置单位交办,行业监管部门跟踪督办,形成了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中枢,以行业监管部门和城市安全主管机构为安全管理监督和业务指导,以燃气、供水、桥梁、排水等权属责任单位为风险处置的联动运行机制。 围绕网格管理 城市治理有水平 亳州市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和处置效率,并整合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全行业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亳州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扁平化,通过构建以部件(事件)精准确权为基础、以建立点对点指挥关系为核心、以多渠道采集为支撑、以效果评估为监督的运行体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迅速、更高效。今年上半年,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4.5万余件、整改24.2万余件,整改结案率达到99%。 此外,亳州市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市政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智慧园林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五车监管系统、共享单车系统等已建成的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系统统一归集至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并开发各类智能化应用场景。 亳州市共享单车监控大屏 以共享单车管理为例,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亳州市搭建了共享单车“一网感知”场景,可在监控大屏上看到规划的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共享单车实际停放情况等,根据规划停放点位与实际停放情况的比对,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利用遍布城区的视频监控全天候监测,实时掌握共享单车停放情况,“一网感知”当日、历史违停数量以及处置数量、处置率。 聚焦为民服务 市民办事有温度 便民无小事。为了主动靠前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为城管人”向“为人管城”的转变,亳州市开发“亳州城管随手拍”手机客户端,并对接到“我家亳州”APP,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广大市民发现和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公开接受市民监督,实现公众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市民满意度。 今年年初以来,亳州市通过手机客户端已接收城市管理问题上报4000余件,“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正在成为亳州市为民服务的最好概括。此外,“亳州城管随手拍”还提供包括“找公厕”“找公园”“找停车场”等在内的多个便民服务事项。通过拓宽公众服务渠道,有效提高了市民的参与程度,丰富了市民与政府工作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亳州市将深入贯彻实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等规范,着力查不足、扎实补短板,认真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扎实、更高效。”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岛: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城市品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已成为当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山东省青岛市全面统筹、整合全市城市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平台数据体系、平台应用体系、平台运行规范体系和建立高位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高度集成”的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作为青岛市“城市云脑”的首要重点业务应用和主要支撑应用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云脑”深度关联、互为补充,形成资源高度融合、系统高度集成、联动高度协同、监督更加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新模式。 自2021年5月上线运行以来,平台日均流转处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问题2万余件,行业智能化监管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全面提质增效,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更加便捷,为助力提升城市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独具特色 一座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之一,青岛市通过推进平台数据体系、平台应用体系、平台运行规范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台建设经验。 理念思路创新。青岛市全力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在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照“1中心+1平台+1张图+N应用”建设目标,全面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体系。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评价模式创新。青岛市首创性搭建城市综合评价专题,按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对接、平台抓取自动生成和现场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干净、整洁、有序、群众满意4个方面,完成城市管理服务评价数据采集和试评试测,对城市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平台运行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打造平台运行协同体系,青岛市形成了“1个市中心、32个市直单位(企业)、10个区(市)中心、141个街镇工作站、443个基层作业单位”联动一体指挥调度模式。同时,印发《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机制(试行)》,形成涵盖3种运行模式、10项工作机制、3大应用系统运行机制的平台运行工作机制,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平台运行体系。此外,在全市试点推进系统案件自动派遣功能的应用,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案件流转时间由30分钟左右缩短至1~2分钟。 实施举措创新。目前,青岛市整合18个城市管理行业部门和30个市直部门的数据,完成1400余项数据目录、44个专题库建设,强化数据支撑,为行业赋能奠定了数据基础。建成了依托3.8万余路共享(自建)视频、无人机、视频采集车等智能终端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对重点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识别,并实时回传和派遣处置,初步形成“高、中、低”智能化感知体系和问题处置的创新模式。此外,通过打造涵盖城市运行、行业管理、综合执法等领域的34个应用场景,实现燃气安全“在线监测”、违法建设“智能管控”、渣土车“统一监管”、环卫作业“数字管控”等,形成城市管理全程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框架支撑体系。 智慧赋能城市发展提质增效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是围绕新时期城市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优化供热供气、环卫、城管等工作的程序,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统筹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决策支撑体系的工程。平台建成运行后,无论是从社会效益来看,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都对青岛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汇聚、有效利用城市治理领域信息资源,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成为青岛市城市治理的综合平台和有效载体,构建了横向汇聚城市管理相关市级部门、纵向贯通区市和镇街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数据的汇聚融合、治理挖掘与共享共用,破除“数据壁垒”,为科学城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动态感知、智能预测城市运行态势,实施城市运行状态综合监测,强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能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统一汇聚、动态监测与城市运行紧密相关的环境卫生、供热供气、园林绿化等领域的数据,全面掌握城市运行资源情况、态势情况,多维智能分析、预测城市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提前预防、主动应对,将城市管理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快速响应、协同处置城市治理问题,完善城市管理事件管理和行业应用体系,提升全市城市治理效率和工作水平。通过融合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管理等信息渠道,建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态监测(发现问题)、指挥调度(事件分拨)、流转处置(监督考核)的事件管理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统筹城市管理、执法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视频一体化技术,实现城管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进行、有据可查,促进数据同步和业务协同。 科学决策、全民参与城市治理全周期管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推进成果共建共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全国统一标准的外部评价,对规划、审批、建设、管理等城市治理全周期问题,提供源头治理的大数据支撑;通过市民投诉和评价数据积累,对市民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提供关注焦点的大数据支撑;通过城市跨行业发现、派遣、核查、考核信息积累,提供各行业运行维护难点和弱项问题的大数据支撑;通过建立多元化信息渠道,发挥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智于民,实现全民参与和全主体管理。 重庆江北:探索超大城市的“智”治之路 暴雨后的傍晚,重庆市江北区城市管理部门的值班人员收到系统提醒:某交叉路口有大面积道路积水,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通行。随后值班人员通知相关部门前去处理,在临时封闭道路后,第一时间疏通排水管网。这是江北区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的缩影。 重庆市江北区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孪生平台 近年来,江北区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 以数据融、聚、通、用为基础 夯实城市运行基础底座 江北区推进以数据融、聚、通、用为基础的城市运行“智慧大脑”建设,开发部署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换、挖掘分析、全业务融合、可视化指挥调度等核心系统,共享汇集城市运行相关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部门共享互联,形成大数据平台基本框架和数据资源体系,目前已接入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系统的相关数据,初步建成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 通过大数据融合,江北区探索建立城市“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模型,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综合评价与城市运行状态科学评估提供重要支撑,实现实时“一图呈现”。 建设过程中,江北区坚持以集约化建设为原则,以原有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按照集约化、云端化要求,将全部应用系统、数据库集中部署在云计算中心,实现城市运行信息化系统“一云承载”。此外,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推进各类视频资源汇聚共享,不断完善视频管理平台功能,孵化视频智能场景应用,提升算力和算法水平。2016年以来,视频智能上报案件量连续6年保持增长,视频智能抓拍发现问题数量占比由0.5%上升至目前的40%,智能化监督能力和非现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在场景应用方面,江北区推动城市运行基础系统(市政、环卫、停车、照明等)融合运用。目前,已有综合监督、智慧环卫、桥隧坡监测、危险源在线监测等39个系统上线运行,助力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精准定位、快速处置”。 以体系建设为核心 构建“一网统管”神经网络 如何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功能更贴民心、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江北区探索建立区级、街镇、社区三级平台运行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通过整合区级、街镇两级网格员队伍,组建专职网格巡查队伍,并由社区干部、舆情信息员等力量担任兼职网格员,江北区落实辖区属地和行业属事监管责任。去年,各街镇共配置网格员160余名,巡查上报问题总量达3.77万件,月均发现问题数量达3000余件。 此外,加强扁平化管理创新应用,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江北区建立问题发现交办“一键到端”、整改落实督查督办“一键到人”的快速处置机制,实现了问题主动发现能力持续提升、快速处置能力稳中有升、及时响应能力明显提升、长效管理能力稳步提升。 通过不断完善“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功能,优化“百姓城管”积分兑换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共治,更好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升级“便民服务”模块,新增公厕、治安岗亭、洗车点等2万余个便民点位数据和导航服务,并在重要交通路口、城市公园等处安装4万余块二维码标识标牌,可扫码解决找停车位难、找公厕难等问题,“一码”惠民,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以运行稳定为根本 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屏障 安全稳定体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吸引力。江北区依托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手段,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护网,全面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 江北区以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为契机,聚焦城市生命线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将城市风险数据库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让研判处置更智能、更精准。 桥隧坡智能检测系统为桥隧“把脉问诊”。通过安装应变计、裂缝计等传感设备,对桥隧边坡等设施安全运行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去年以来共监测各项数据160万余条,自动生成设施健康报告212份,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处置措施,确保设施安全。 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疏通地下“毛细血管”。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由管线检测车、爬行机器人、声呐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组成,覆盖城区1000公里地下管网的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上线伊始就有效发现区域内一处路面沉陷问题,管护单位于30分钟内到达现场,利用探地雷达检测发现该处地下空洞已有20平方米左右,便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了事故发生。 危险源监控系统精准监控。江北区利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设备,24小时监控全区1581个化粪池、下水道的危险气体浓度、液位、温度等信息,当危险气体浓度超过预警阈值时,设备将自动启动排气,降低浓度并进行安全预警。 下一步,江北区将牢牢把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把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成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事项“一网统管”、运行状态“一屏通览”、问题处置“一键联动”,让城市具备更强的感知力、洞察力、协同力、创新力,力争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