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日前,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数字交通感知及应用系统试点项目”采购预告,计划在2段各8公里长的路段上试点建设数字智慧高速,从而减少交通事件发生频次、减少环境对事件发现的影响、监测重点营运车辆的状态、实现高效的应急联勤、提升事故处置效率等。
项目早在4月份就发布了采购计划,招标金额为3390万,平均每公里211万;项目计划在52个点位新增102套摄像机、85台毫米波雷达,且按照在直线路段按照不超过400米的间距在路侧进行部署;在有门架路段利旧现有龙门架,按照不超过200米的间距进行部署。一起来学习了解下杭千高速的数字高速建设方案。
01、项目背景 本次数字化道路建设试点路段为杭富管理处辖区龙门互通――深奥互通段新向8公里和建德管理处辖区安仁枢纽――乾潭互通段新向8公里。
试点路段中,杭富管理处辖区龙门互通――深奥互通段新向(杭富段)共有桥梁7座、高边坡5座(其中有一座为三类边坡,存在局部失稳风险),高路堤2处,弯道4处,纵坡3处,道路两侧群山回绕,冬季经常发生团雾,该路段地形较为复杂。杭富段辖区主线共75公里,该路段总车流量及货车比例均为杭千全路段排名第一,日均流量6.35万辆,其中客车4.34万辆,占69.8%,货车1.91万辆,占30.2%,五轴以上大货车日均0.79万辆,占总车流量12.4%。遇节假日及大流量经常引起车辆倒灌排队缓行。据统计,该路段2021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8起,占杭富全路段事故的9%,因事故等全年发生缓行34次,占全路段11.2%,事故主要发生在弯道、互通交汇处及长上坡后方缓行区等区域。
而试点的建德段,在2021年全年,建德段辖区(K2398至K2418)2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交通事故511起,受伤26人,其中追尾交通事故共发生268起,占事故总次数的52%,单车交通事故、侧翻交通事故、刮擦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量的41%、6%、1%。大流量、恶劣天气、局部的上下纵坡并伴有纵坡弯道时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
本项目计划在主线段每隔约400米设置一套视频和雷达设备,实时感知单点的道路交通数据,在杭千公司信息中心增设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将全路段实时感知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分析,形成全路段交通运行状态数据底座,并通过通用应用平台、专题应用平台,为上层数字化场景应用提供支撑,赋能日常管理运营。
项目业务需求:
围绕“安全通畅”总体目标,建设全要素感知、全路段融合、全业务智能、全周期迭代的高速交通智能系统,即对高速公路全路段运行状态实现全要素感知,基于全要素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计算,生成标准化数据,通过智能高效的一体化平台和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高效管理运营,重塑公众出行体验,并且对系统能力进行持续迭代升级。
其中全周期迭代是指项目建设以不影响现有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为前提,进行新系统的建设以及与现有系统的对接。项目建成后,采取与现有系统并行的模式。在项目运营期间,将不断迭代系统功能、拓展新的业务场景、升级系统体验,持续创新,提升管理运营能力与成效。
项目建设方案分为数据感知、数据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系统运维体系、网络安全等部分。
02、设备与安装 感知设备的技术路径选择雷视分体拟合。 其中摄像机采用900万高清智能摄像机实现视频的采集,并将1080P以上的码流数据实时传输给边缘计算单元,由边缘计算单元进行解析处理。使用20mm、50mm或70mm焦距的摄像机组合,实现400米范围内的目标感知。 感知设备的安装设置要求。感知设备的部署选用F型监控杆,在直线路段按照不超过400米的间距在路侧进行部署;在有门架路段利旧现有龙门架,按照不超过200米的间距进行部署;有龙门架、标识标牌遮挡以及道路曲率较大等情况下,部署间距按照实际情况调整;特别注意为了达到道路的全覆盖效果、保证识别效果,需要对每个点位的感知设备进行角度调整。 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每个点位根据覆盖范围选择雷达型号,覆盖范围在200米以内的点位选用350m毫米波雷达,覆盖范围大于200米的点位选用500m毫米波雷达。当两个点位间隔大于200米时,需要在前方的点位处安装一个雷达进行反向照射,即照射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以解决小车被大车遮挡无法跟踪的问题,以及提高夜间事件检测的准确率。根据雷达安装高度和探测方向,调整雷达俯仰角度,雷达照射范围不能有树木、交通标志牌等物品遮挡。 边缘计算设备部署要求。每个点位配置1台边缘计算设备,安装在路侧智能落地设备箱内。 感知设备上杆安装要求:1)12米高的横臂,要求长度不小于1.5米。从竖杆到横杆末端,依次安装毫米波雷达、70mm相机,间距不小于0.3米;2)8米高的横臂,要求长度以覆盖整个应急车道宽度为宜。从竖杆到横杆末端,依次安装补光灯、毫米波雷达、50mm相机、50mm相机。各补光灯之间间距不小于0.15米;补光灯与雷达间距不小于0.3米;雷达与摄像机间距不小于0.3米;补光灯与摄像机间距不小于2米;各摄像机之间间距不小于0.2米。 边缘计算设备支撑算法包括:多传感器联合标定算法、视觉目标检测算法、视觉目标追踪算法、车辆特征识别算法、车牌识别算法、视觉定位算法、中长焦相机融合追踪算法、雷达目标检测算法、雷达目标追踪算法、异构传感器目标关联算法、目标轨迹融合算法、目标轨迹跟踪算法、相机移动侦测和自适应防抖算法等。 配套软件包括:传感器接入功能、高精度时间同步服务、目标轨迹预测功能、高精地图引擎功能等。 03、系统与应用场景 数据处理中心包括全息全路段交通数据接入平台、全息全路段交通数据融合处理引擎、交通事件分析处理引擎、高精地图服务平台、全息全路段交通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汇聚与转发平台、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批&流计算服务、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引擎、数据加工与服务平台等。 业务处理中心包括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含数字孪生引擎、流媒体服务)、高速综合监测平台、通用应用平台(含交通态势应用、事件管理应用、信息发布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等)、专题应用平台(含事件快发现专题应用、事件辅助分析专题应用、拥堵专题应用、重点车辆监测专题应用等)。 应用场景。项目先期设计共有5个特色应用场景,分别为交通运行状态监测、事件快发现快联动、事件122辅助分析、交通拥堵预警以及重点车辆监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