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如何助力“数字哨兵”智慧防疫

数字哨兵整体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物联网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功能很好理解――依靠AI技术将人脸和核验信息进行比对;物联网技术则是为了让数字哨兵与远程管理端更好地连接,在减少运维成本的同时增强时效性。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随着疫情防控新科技 “数字哨兵”的广泛投用,让全国防疫工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数字哨兵支持识别随申码/健康码、身份证、社保卡、学生证和敬老卡,集人脸识别/考勤/测温/扫码/核验门禁等功能为一体,内置工业级主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通行人员身份核验的同时自动调取健康码实时状态。数字哨兵前端包括盒式、手持式、台式等类型,从硬件和软件分别来看,前端分别对应不同的硬件设备,其中,硬件组件包括芯片、主板、显示屏、摄像头、测温模组、扫码模组等;后端平台则主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涉及AI算法、软件系统等。通过“数字哨兵进行测温和 “亮码通行” 同步操作,并使用工业级加密芯片的二维码读头,使读码速度降到毫秒级,核验速度更快,提高人员通行效率,极大减轻了一线防疫人员负担。

数字哨兵整体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物联网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功能很好理解――依靠AI技术将人脸和核验信息进行比对;物联网技术则是为了让数字哨兵与远程管理端更好地连接,在减少运维成本的同时增强时效性。

“数字哨兵”将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与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人员可出示身份证号或健康码让“数字哨兵”识别,“数字哨兵”在后台通过政府政务服务平台迅速查询健康码、核酸报告等防疫信息,并将核验结果返回设备,设备显示结果并语音提醒,整个过程通常不超过1秒钟,因此人员可快速通过。

物联网技术如何助力“数字哨兵”智慧防疫

物联网技术将感知层、通讯层、计算层和决策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而不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重复的温度测量。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如住宅小区、单位、医院、商场等全场景的使用,还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增加考勤、口罩检测等定制组合功能配置。

可见,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物联网技术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疫情的爆发也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5G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将迎来大变革。未来,安防科技企业将继续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优势,以数字技术赋能常态化疫情精准高效防疫,做到心中有 “数”,手中有“术”,助力打赢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安检闸机用人脸识别测温系统规范》标准发布

    由重庆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宣布提出并归口管理,重庆锐云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旅游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起草的《安检闸机用人脸识别测温系统规范》(T/CQCBDS 0041―2021)团体标准,于2021年12月3日发布,并于2021年12月27日正式实施。

    2024年1月28日
  • 振威举办安全防火知识讲座

    振威历来重视安全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防火意识,8月14日下午,公司邀请厦门市安全防火中心冯老师,为全体员工作了题为“珍爱生命,远离火灾”的安全防火知识讲座。

    2024年4月13日
  • 北京城管将夜间远程监控工地 严查路面渣土车

    北京市城管局将于本月集中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执法月。在此期间,城管部门将落实土方工地夜间盯守,严查路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并发挥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开展非现场执法。

    2024年2月1日
  •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 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发布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7日在京发布,将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24年2月19日
  • 科幻之光照亮现实 物联网成就智能家居生活

    最近,Gartner研究总监PeterMiddleton表示,到2020年,不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物联网(loT)装机量将增长到260亿台。由于组件成本将下降,连接将变成一个标准功能,甚至处理器成本将低于1美元。这开启了将任何物体连接在一起的可能性,从非常简单的到非常复杂的,到提供远程控制、监控和感应。

    2024年6月14日
  • 公安部检测中心将推广报警运营服务认证

    30余年来,我国保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报警运营服务也逐步成为保安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平安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强力推动下,报警运营服务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报警运营服务是国外保安市场最大的组成主体之一,也将是中国保安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