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应急联盟两周年,用科技力持续守护安全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2022年11月9日,深圳) 今天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也是大疆应急联盟成立两周年之际。以消防为代表的应急救援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伴随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各类应急救援场景中应用先进智能无人设备也成为大势所趋。

DJI大疆旨在为能源、测绘、公共安全、水利、科教等多个领域提供智能、安全、高效的行业无人应用解决方案。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表示:“行业无人机的出现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推动着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为用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行业无人机不仅帮助一线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也在关键时刻守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大疆应急联盟两周年,用科技力持续守护安全

探索无人机应用边界 用科技筑起“生命线”

大疆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尼泊尔地震。随后,伴随着技术迭代及进步,无人机在各种应急救援场景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2016年,消防救援队首次在化工爆炸事故中使用了无人机热成像技术,从空中监控事故现场,完成救援辅助工作;2017年大疆决定深入行业,正式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消防等领域; 2019年响水 “3.21”化工厂爆炸,大疆行业应用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支援,利用经纬M200系列行业无人机的热成像、变焦相机、建模等技术,辅助现场救援指挥作战,危险探测以及灾害评估等工作。

大疆坚信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应急救援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与专业救援力量协同、及时响应救援需求,2020年,大疆汇集全国合作伙伴力量,共同成立了大疆应急联盟组织。联盟成立两年以来,先后参与国内各类救援保障300余次,包括2021年“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救援,2022年青海大通泥石流以及重庆、广西、湖南等多地山火救援保障。

2021年“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救援,是大疆应急联盟首次大规模集结。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大疆积极响应应急救援部门号召,联动协同大疆应急联盟成员、生态合作伙伴等42支队伍,从全国各地连夜奔赴受灾地区,连续作业2000余架次,使用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技术,空地信息协同、建模、多负载更换等功能优势,协助救援力量开展灾情侦察、喊话疏导、夜间照明、人员搜救、物资抛投、防疫消杀等工作,为救援争取了时间。

对于大疆而言,每次深入救援一线,都是检验产品和洞察需求的时机。将在一线深挖到的应用痛点,用于产品迭代及创新。今年3月大疆经纬M30系列无人机搭配司空2云平台的发布,就是解决实战中如何将空中获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救援人员的问题。现在有了大疆最新软硬件技术加持,从前线到指挥中心,都能通过司空2实时查看救援信息,真正地实现空地协同作业。今年9月,全新发布的Mavic 3行业系列无人机,续航更长、功能更强,便于救援人员随身携带,抵达现场后可快速展开作业。

大疆应急联盟两周年,用科技力持续守护安全

无人机技术平民化,与生命守护者共推文明进步

2022年7月,应急管理部在《“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中明确:“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仍处于打基础、攻难关、上水平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十四五’期间,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基层应急救援力量需进一步协同建设和共同发展。”

响应政策号召,大疆应急联盟自成立以来,以“科技进化守护”为愿景,联合协同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与全国多地救援力量形成联动机制,逐渐成为一支救援体系中的科技支撑力量。目前,全国联盟成员已有40家,覆盖26个省份,200余人受过无人机救援专业训练,每年参与100余起应急救援事件。未来大疆应急联盟将吸纳更多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社会力量,打造更加体系化、专业化的公益应急救援团队。

此外,大疆作为无人机行业开拓者,通过在价格、技术及应用上一系列“平民化”举措,持续推动生产力变革,为应急救援、公共安全、能源、测绘、环保等各领域的守护者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方案,创造广泛的社会价值。

截止2022年,电网工程师通过行业无人机完成了超过120万公里的巡检,约等于绕地球30圈;全国测绘工作者借助测绘无人机,累计为170余处文物古迹建立高精度三维模型,它们包括乐山大佛、长城、黄鹤楼、沈阳故宫、平遥古城等重要文化遗产;在去年的云南亚洲象迁移过程中,野生动物专家利用无人机监控高空动态,提前预判路线,协助疏散民众,保障了人象安全。而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是技术平民化后的价值体现。大疆通过无人机技术赋能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把“真善美”融入最基本的产品设计及经营理念,与各行各业的守护者一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涉及安防诸多领域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产品,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

    2024年1月31日
  • 贵州省应急厅:无人机打造空中“监管之眼”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应急厅获悉,省应急厅利用无人机打造空中“监管之眼”,通过“执法检查+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加大对全省非煤露天矿山及尾矿库的安全监管力度。

    2024年3月6日
  • 无人配送、无人环卫……无人应用开启“智时代”

    无人配送、无人餐厅、无人叉车、无人工厂以及无人环卫……诸多无人值守的场景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智慧体验”,也让城市有了“科技温度”。

    2024年2月21日
  • 数据——探索无人机的更多潜能

    提到无人机,你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它在旅游航拍和节日表演中的矫健身影?但无人机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它在现代化农业、海洋污染治理和救援等领域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 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随…

    2024年3月5日
  • 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审查会召开

    近日,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435/SC1,以下简称“TC435/SC1无人机分标委”)2019年工作会议暨11项国家标准审查会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原副巡视员石靖敏、省工信厅副厅长周仕飞、安顺市副市长陈应武出席审查会开幕式。

    2024年4月10日
  • 厦门交警移动探头上街 专拍“霸王车”

    厦门交警开发了“厦门道路交通违法移动监控采集平台”,该平台有一大特点,在许多公交车、校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五类车辆”上和校园周边通道、救护通道“两个通道”上装有行车记录仪,只需“五类车辆”的驾驶人和“两个通道”的安保人员按下拍摄键,系统自动完成证据采集、无线上传至交警部门。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