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行业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当下,中国正朝着“双碳”目标大步迈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
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的推动下,建筑施工场景已发生变化,很多房企都在发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与此同时,国家也积极出台政策,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势必会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百姓,中国建筑行业也将加速从“中国建造”迈向“中国智造”。
回顾2022年的建筑行业,这5个关键词亮出建筑行业“转型范儿”。
【智能建造】
在“数字经济”战略驱动下,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造行业加速融合,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2020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地方各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引导智能建造健康发展,同时行业内也涌现出一大批智能建造相关的公司。
日前,住建部发布通知称,选取北京、天津等24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试点为期3年,旨在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试点成果。
面向未来,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中国建造”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势必更加亮眼。同时,随着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依托机器人赋能的优势,智能建造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装配式建筑】
早在2020年7月,住建部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行业转型升级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装配式预制在全生命周期实现减碳7.5%,可以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施工的高能耗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高科技作用下的建筑业,这十年发展效益大幅提升。据中央宣传部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披露,十年来,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互联网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初步形成。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补贴制度标准,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亮起绿灯。
【建筑机器人】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场景中机器人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比如扫地机器人、刷墙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安检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机器人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不断融入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中,推动建筑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日前,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同时,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等。
【绿色建筑】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说,发展绿色建筑,直接关系着低碳节能,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河南、辽宁、广东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推动绿色建筑稳步、高质量发展,目前,更多的地方以创建绿色建筑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减排,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BIM技术】
BIM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大到北京大兴机场、鸟巢、广州塔等这种大规模、设计复杂的大型工程,小到安置房这种中小型项目,都离不开BIM的身影。尤其是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对建筑工程及其设施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化表达,这离不开BIM技术。
为进一步加强该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全国多地积极组织开展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评选工作,已有众多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纷纷入选。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建筑行业的普及推广,未来5-10年,BIM技术的发展大趋势,只有把握好大方向,才能真正发挥BIM的价值。
小编结语:作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引擎,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无疑是建筑业发展大趋势,有助于推进建筑行业的改造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有很大差别,建筑工人的作业场地逐渐由“工地”转为“工厂”,制作方式由“手工”变为“机械”,许多建筑工人无法适应信息化、机械化作业要求。因此,积极培育专业型、技能型等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可为建筑业转型及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