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中你看到哪些科技公司身影

《流浪地球2》上映仅3天就狂揽超10亿票房,从情节到特效再到拍摄过程都充满了科技色彩,其中还隐藏了科技企业的“硬核植入”,为影片增光添彩。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这是除“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之外,电影《流浪地球1》中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台词。

《流浪地球2》中你看到哪些科技公司身影

四年前的贺岁档,《流浪地球》点燃了落寞已久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2023年新春,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贺岁档影片蓄势待发,而《流浪地球2》无疑是其中呼声最高的影片之一。作为前传,这部续作交代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由来,通过介绍“方舟”、“移山”、“逐月”以及“数字生命”计划,讲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感性与理性的挣扎,以及科技与人性的抉择。故事的终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也印证了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所言,人类很难永远保持理智。

这部兼具丰富情节、震撼特效与精神内核的影片上映3天就狂揽超10亿票房,而作为一部科幻电影,从情节到特效再到拍摄过程都充满了科技色彩,也已经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议论的谈资。

例如,制作团队通过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技术,推动影片道具生产更有效率、制作更为精细;在正式开始拍摄前,导演组利用虚拟拍摄方法提前将整个影片拍了一遍,还配上了台词与音乐,让现场的工作人员包括演员,能够通过“可视化”剧本提前感知每个置景和剧情氛围;在《流浪地球1》中扮演韩子昂的演员吴孟达已离世,但在续作中利用CG复原了这一角色,通过短暂的镜头缅怀逝者;老戏骨李雪健由于喉管手术导致声带受损,因此发声问题严重,难以清晰咬字,所以制作团队通过AI技术修复了李雪健的原声……

除此之外,在这个中式情怀与未来科技交织的世界观中,剧情中涉及的行星发动机、数字生命、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等更是逼近于现实生活,其中的部分技术、产品已经相对成熟。

“流浪”很难,但我们离“数字生命”越来越近了?

在《流浪地球2》中,人类面对太阳氦闪危机其实是有四套方案,将人类多样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一是富有中国浪漫主义色彩的“移山计划”,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推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离开太阳系,这也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前身;其二是保全精英的“方舟计划”,少数人类登上“诺亚方舟”,绝大多数人留在地球等死,这个由美国主导的计划虽然因方舟飞船坠落而宣告失败,却依然被当做了备份计划,也就是第一部中Moss要带着保存着人类受精卵的方舟飞船逃走;其三是“逐月计划”,即把月球当做人类迁移的大飞船,飞往半人马座,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其四便是“数字生命计划”,即把人类的意识抽离身体,上传为数据保存下来,最终用意识重启人类文明。

“流浪地球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的冲突对峙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重要看点,其背后所隐藏的终极命题也同样困扰着现实社会,那就是技术与人性的界限如何判定、又该由谁来决定。

导演郭帆在电影上映前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到,《流浪地球2》会涉及到数字生命,它是一个虚拟世界的代名词。在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是“数字生命计划”坚定的支持者,他更是将因车祸离世的女儿图丫丫的意识上传至相关设备,以数据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尽管当时“数字生命计划”已经在法律层面被完全禁止,但图恒宇依然将存储着女儿残留意识的硬件设备接入智能量子计算机,经过上百次迭代,数字形态的女儿终于有了两分钟的生命。

跳出剧情,图恒宇所坚守的“数字生命计划”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迹可循。

首先,影片虽未言明意识上传是如何实现的,但是很多网友、媒体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脑机接口。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印证了脑机接口的理论可行性。最近两年,脑机接口概念更是在马斯克的大肆宣传下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去年年底,马斯克还表示,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将“大部分”所需资料提供给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计划于半年内开始将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人体的临床实验。

其次,“数字生命”所需要的强大算力来源于“未来航天中心计算机”,而影片中的“未来计算机”实际是中科曙光公司尚未发布的“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影片中,这台新型计算机能够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

而实际中,太阳氦闪危机与“数字生命计划”虽然不一定会发生,但是信息时代的高算力需求及其背后所需的超高能耗已是人类需要面对的必然挑战。而中科曙光“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不仅能让PUE(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05,更可支持机架、刀片等多种形态的服务器内嵌,最大程度降低“液冷”技术的普及门槛。

据介绍,由曙光建设的国内首个标准化液冷数据中心,已持续稳定运行超2500天。曙光参建的液冷数据中心加起来,一年总节电量可达2亿度,这些电能可满足125000个中国家庭全年需求。

诚然,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看,“数字生命计划”更容易实现,而这便是影片中冲突的原点,没有人的文明延续是否还有意义?

透过科幻电影看中国硬核科技

回看2019年的《流浪地球》,其中提到的空间站、外骨骼等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应用于不同场景下,而如今的《流浪地球2》更多的是基于现有成熟技术展开了可行性较高的大胆想象,所以影片中的很多设备都是实际存在的,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智能功能。

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机器人,除了Moss之外,在空间站里还有带着机械臂的巡检机器人在监测指标,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在地球联合政府会议厅内,机器人在辅助人类科学决策;在北京航天中心数据中心内,巡检机器人支撑着海量数据平稳运作;在行星发动机机库中,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搬运传送着物料……

《流浪地球2》上映后,这些智能化演员的来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优艾智合机器人为《流浪地球2》的拍摄提供了移动机器人产品。移动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搬运、操作、巡检等任务,最大限度的解放人力,提升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实现了成熟应用。据介绍,在海上石油平台、戈壁荒漠、海上风电平台、露天煤矿等极端复杂的环境中,优艾智合智能巡检运维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无人作业,7*24小时保障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运营。

此外,作为Moss的最佳助手,无处不在的摄像机也很“吸睛”,影片上映后,宇视科技也在官方账号认领了自家“演员”,大量宇视摄像机作为前端感知设备贯穿全剧。据介绍,宇视为《流浪地球2》交付了45个SKU的423件产品,包括6621球机、天目AI摄像机等产品。

深究细节便不难发现,这部中国科幻电影代表作中随处可见中国科技崛起的力证,而这无疑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在沉寂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一鸣惊人,除了丰满的故事与特效外,纯粹的中国内核也是关键,“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故土情怀,源于对家人、对故乡的留恋,更重要的是,这种中国式的表达也重新定义了中国科幻电影,甚至是打造了全新名片,为中国科技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刘慈欣曾在《三体》中写下“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一直以来,有关人生的宽度与长度的争论从未停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今天,太阳氦闪这样的全球性灾难不会发生,但是科技的发展进步已经为数字化、智能化的解题思路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未来,当危机真正降临,希望科技是能够让人类文明更加有意义的载体。

参考资料:

1.《中科曙光:曙光新型计算机“参演”《流浪地球2》》,读创

2.《《流浪地球2》的科技有多硬?工业移动机器人首登大银幕》,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

3.《《流浪地球2》:人类世界没有最优解|甲子光年》,甲子光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慧城市应优先考虑网络安全以确保隐私和弹性

    在智慧城市中,物联网、OT 和 IT 技术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交通、能源、公共安全和公用事业等系统的效率。

    2024年2月22日
  • 对抗犯罪新克星:枪声定位与鹰眼监控

    11月18日美国Nassau县宣布将全面使用新系统来打击枪械犯罪,此套新系统是Milestone结合了ShotSpotter(枪击监控)枪声检测和鹰眼监控数字图像两大技术的开放式视频平台。

    2024年6月16日
  • 《“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发布

    《计划》明确应急装备应顺应应急装备智能化、轻型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研究提出统一规范的应急装备标准体系。强化装备分类编码、术语定义、标志标识等基础性、通用性、衔接性标准,数字化战场、应急通信、无人机、机器人等实战需求迫切的专业性标准,以及测试、检测、认证等辅助性标准的编制供给。优化应急装备研、产、用标准体系的衔接,提升常用装备性能,促进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实战应用。

    2024年1月28日
  • 云计算,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应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从政策、技术、标准、应用、安全、生态等各方面协同推进,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

    2024年2月10日
  • 英飞凌收购数字电源IC供应商Primarion

    英飞凌(Infineon)已收购美国Primarion公司,未披露交易条款。后者是用于计算、图形和通讯等产品的数字电源IC供应商。

    2024年2月7日
  • 高新兴发布两款执法记录仪新品

    高新兴此次发布的G1和G5两款执法记录仪。G1款(DSJ-GXXA1G1)是针对传统执法记录仪体积大、执法人员出勤长时间佩戴,会产生负重感、疲劳感的问题而设计的。G1执法记录仪在体型是身份证一半的大小,裸机重量仅85克,民警长时间佩戴更舒适、毫无负重感。虽然G1执法记录仪体型小,但其电池续航能力达5.5小时,加上扩展增加的可更换电池背夹(相当于充电宝),持续录像工作可达8小时以上,确保出勤无忧。

    202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