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行动方案》,机器人市场或迎新机遇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市场或迎新的发展机遇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行动方案》,机器人市场或迎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其应用和投资价值逐渐凸显。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59.2亿元,届时将超越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成为中国机器人最大应用领域。

特种机器人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速,其可以代替人们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危险、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特种作业。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美元。

可以预见,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市面上将会有越来越多不同形式的机器人企业和机器人产品涌现,我国机器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将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

《方案》提出,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深化十大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

在经济发展领域,有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等5个重点场景。具体包括,在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行业的喷釉、抛光、打磨、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关键环节应用机器人创新技术;研制耕整地、育种育苗、播种、灌溉、植保、采摘收获、分选、巡检、挤奶等作业机器人,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的喂料、清污、消毒、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畜产品采集等机器人产品;研制测量、材料配送、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楼面墙面装饰装修、构部件安装和焊接、机电安装等机器人产品;研制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机、物流无人机等。

在社会民生领域,《实施方案》也提出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5大场景。

机器人产业将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方案》提出,将从五个方面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一是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包括“鼓励产用共同参与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推进活动,带动机器人企业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等。

二是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包括“依托用户、机器人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建设家用、商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场景化应用体验中心,提升用户体验,扩大产品消费和推广”等。

三是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包括“依托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跨行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加强跨行业应用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采”等。

四是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包括“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发开放机器人成熟、新兴和潜在应用场景,开展协同创新活跃、应用成效显著、推广价值较高的‘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等。

五是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包括“在成熟应用领域,遴选一批应用成效突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和典型场景,加强机器人高端产品供给,提升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等。

此外,《方案》表示,要完善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各地方将机器人应用推广作为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方向,统筹政策、资金、资源予以支持,加大对机器人创新应用的投入力度。科技部门会同机器人发展应用部门联合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创新成果转化,引导机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社部门会同机器人发展应用部门适时开展机器人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及时促进受影响劳动者转岗就业。鼓励央企、地方国企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建立容错机制,支持企业首购首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