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工业互联网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魅力何在?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发展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电力、能源、矿业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

2023年两会,“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智能制造网观察到,自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业互联网”已连续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亮相”。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也纷纷看好工业互联网,并围绕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两会热议】工业互联网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魅力何在?

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集团董事长李连柱在提案中提出要发挥双跨平台“国家队”优势,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城市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在提议中讲到,要以先进工业网络撬动工业数字化产业升级,打造IT/OT融合的智能制造通信底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正高级工程师余晓晖提到,若是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再次建言“工业互联网”,提出要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此外,智能制造网还观察到,在今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会报告中,有25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业互联网”。其中,有22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做出政策部署。

可见,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紧迫感已经很明显了。工业互联网已然成为促进传统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重点。

工业互联网作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之一,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生态加速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3年,我国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将比2020年翻一番!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数据工程或是物联网技术的瓶颈

    物联网部署的关键并非设备的部署,而是对设备产生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其中的难题是:如何处理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于数据的数量,而是在于数据分析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物联网最终将需要一个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数据供应链并允许更为动态和复杂的流程架构。本文将讲述数据工程的技术发展现状。

    2024年4月10日
  • 扬帆领航,浙江5G应用规模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浙江信息通信行业认真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筑牢数字底座,完善应用生态,推进5G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2023年11月20日
  • 新能源+工业互联网 打响产业变革安全守卫战

    能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新能源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安全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双碳”背景下,以氢能、锂电、风电、光能四大领域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体…

    2024年3月5日
  • 我国开启工业互联网2.0新阶段

    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我国工业互联网必须进一步迈上快速发展的新征程:开启万物智联的“智慧工业互联网系统――工业互联网2.0”新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构建“技术、产业、应用、人才、政策及保障体系一体化创新”新格局。

    2024年2月14日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3年苏州市智能制造(工厂及车间)诊断服务公开招标中标公告(SZHR2023-G-007)

    一、项目编号:SZHR2023-G-007 二、项目名称:2023年苏州市智能制造(工厂及车间)诊断服务 三、中标(成交)信息 1.第一标段(装备制造行业) 中标供应商名称:?中电…

    2024年6月22日
  • 计算正向智算跨越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在6月29日举行的中国算力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20万标准机架,在用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1900万台,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

    2024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