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实施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十大行动,分别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加强党的建设,共包含53项行动任务。

《行动计划》在交通科技、数字交通方面的表述如下:

建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组织开展不少于10个部省联动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行业重点基础数据汇聚程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部级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实现10项以上行业电子证照数据汇聚。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开展不少于5个应用场景的大数据风险预警应用,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视频、全国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运行数据、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重要通航建筑物运行数据接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二期)。

完善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持续开展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跟踪评价。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能建造等领域组织先导应用试点项目50个左右。推动高速铁路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列控系统、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推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保通、运营服务、市场治理、标准供给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开展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少于5个。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围绕船闸智慧调度、航道智慧建管养等,组织实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认定智慧航道项目不少于1个,建成1个梯级船闸联合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基于S-100标准的新一代电子海图、水文信息、海上安全信息等新型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发布。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覆盖率达到90%,国内航班全面实现托运行李全流程跟踪,货运枢纽机场基本实现数字化,具备无纸化出行能力的机场比例超过99%,千万级机场全面支持以二代身份证为主的“一证(码)通行”全流程服务,空管新建、更新或扩容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推进智慧邮政建设,推广“三智一码”应用,完善邮件快递分拣、仓储、配送等智慧基础设施和邮政大数据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智慧网点,支持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运输投递和无人仓建设。

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实施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

健全道路运输安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重点监管执法信息及时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打非治违精准化水平。

建成综合交通运输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推进各级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已运营的公路应急储备中心数据全部接入部级系统。全国36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基本建成,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公路交通应急领域的应用。

完善基于北斗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推进与海关、移民边检、公安交管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加强国际道路运输运行动态监测。

十大行动和53项具体任务如下:

(一)、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推动各方式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衔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1.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优化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网,全国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1万公里“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总体贯通;新增普通国道约1万公里,普通国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货运专业化码头占比,沿海大型专业化码头通过能力适应度大于11;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约3000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25个左右。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利用、顺畅衔接的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网络加快构建。

2.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集成

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动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布局、空间共享,新建重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控制在300米以内、至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率超过90%。形成一批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超过80%。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关键节点,支持一批城市加强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多式联运效率,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推动新建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超过90%。基本建成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3.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

协调推进川藏、新藏、滇藏铁路和沿江高铁缺失段、沿海高铁缺失段等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呼南、厦渝等高铁通道。加快推进出疆入藏公路通道建设,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和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广州港南沙五期、深圳港盐田东区等码头工程及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港航设施建设,完善长江、珠江、京杭运河和淮河等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开展湘桂赣粤运河前期研究论证,积极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广州、西安等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和太原、福州等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厦门、大连新机场,加快推进民航空管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改造南京、南昌、郑州、长沙、南宁、西宁、大连、义乌等邮件处理中心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二)、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客运服务系统和舒适顺畅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建设高效顺畅的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新体系。

4.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

固化实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对综合运输运行以及重点枢纽、重点通道、重点区域保通保畅情况的跟踪监测、组织协调及应急处置。加强供需对接和统筹调度,健全应急运力储备,坚持“一事一协调”,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海运全球服务网络,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升航空货运服务能力和国际寄递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及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企业。鼓励快递企业建设便利高效的快递服务通道。

5.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进一步提升公益性运输和普惠服务水平。巩固拓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组织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客运补贴政策,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街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全国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99.7%,其中实现通公交的建制村比例超过55%,开展200个左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城乡交

通运输新模式。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在全国宣传推广100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服务水平。

6.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遴选50个左右城市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建立公交都市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稳步提高或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优化出行结构,完善多样化出行网络,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广度和深度,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深入开展绿色出行行动,推动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中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的城市数量保持在60个以上,每年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积极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提升城市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推动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加快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推广应用。

7.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新业态常态化监管水平。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计价规则、抽成规则等经营策略公开透明,降低平台过高抽成比例和会员费,切实保障乘客和驾驶员合法权益。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强化信息公开,优化网约车合规信息查询功能服务,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强行业运行监测,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反垄断监管,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聚合平台规范管理和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管理。指导各地深化巡游车改革,促进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扩大出租汽车电召和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覆盖面,新增60个地级城市实现95128电召服务,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基本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规范小微型客车租赁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

8.开展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高质量发展,完善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安检流程优化互认,提升城市候机楼、铁路无轨站综合服务功能。优化联程运输运营服务,拓展“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证(码)通行”服务产品,持续推进联运客票产品升级,提升联运旅客行李便利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非正常联运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免费退改签、中途地疏运等旅客权益保障措施,提升突发情况下联运保障水平。推进联程出行数据共享,鼓励向第三方企业有条件开放联程出行数据。开展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试点示范,在全国分批培育旅客联程运输典型线路和知名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9.开展货物多式联运专项行动

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直通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加强铁路(高铁)快运、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创新“干线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化、标准化多式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海关、市场监管等信息交互共享。以铁路与海运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在联运组织模式创新信息互联互通、先进装备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多式联运经营人。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组织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深入研究推广“一箱制”模式。

10.开展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货运车型标准化行动,巩固车辆运输车、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专项治理工作成效,稳步开展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等非标车辆治理,加强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车辆的技术审核,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进一步完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标准规范,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健全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经营行为。新建4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促进城市货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发展。健全冷链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冷链道路运输市场动态监测,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推选宣传200个品牌服务“司机之家”,保持1000个以上“司机之家”正常运营,持续改善货车司机停车休息条件。选评200名“最美货车司机”,提升货车司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

(三)、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布局。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升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实施能力,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1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健全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具备检测条件的农村公路年度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全覆盖,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稳定在85%以上,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发展“路衍经济”,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相关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农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12.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连通

解决西部地区路网留白太多的问题,提升干线铁路覆盖度、干线公路通畅性和农村公路均等化水平。提升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整体效能,强化与京津冀等地区的通道能力建设,推动沿海内陆沿边一体开放。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增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功能,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交通承载力,强化对外开放国际运输服务功能。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脱贫地区对外通道能力,拓展网络通达深度,因地制宜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建成普兰、绥芬河、准东(奇台)等边境机场,迁建延吉机场。

13.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廊坊北三县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建成深中通道、莲花山等跨江跨海重大工程,加快广湛高铁、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等工程实施。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和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对外骨干交通路网。构建成渝地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1小时交通网。优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建设G225儋州市过境段等旅游风景道,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中心,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

14.建设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

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重点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提升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功能,推进哈尔滨-长春、辽中南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建设,推动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和高快速路网融合发展。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加快推动北京、上海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统筹新建和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市域(郊)铁路,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对能力富余的既有铁路通过适当技术改造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重点都市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有序推进道路客运定制服务发展,推动定制客运车辆进枢纽、进商圈、进社区,有序推进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完善旅游客运服务供给。

15.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打通铁路中通道瓶颈路段和西通道缺失路段,加快渝昆、贵南、隆黄铁路建设,推动黄桶至百色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容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G6911巫溪至镇坪段等项目建设。加快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平陆运河等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0万标箱,跨境铁路运量达到400万吨。

(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

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推广使用先进交通装备,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有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6.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出台部属科研院校科技创新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依托交通重大工程,加强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加强交通行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制修订《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认定建设10个左右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培育建设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组织新认定一批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建成20个左右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点,新建20个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建成50个以上铁路科技创新基地。加强交通科技对外开放合作,组织实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10项。面向“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培育建设交通领域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围绕安全、绿色、智能等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中外联合研究项目10项以上。

17.开展交通运输数字政府建设行动

建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组织开展不少于10个部省联动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行业重点基础数据汇聚程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部级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实现10项以上行业电子证照数据汇聚。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开展不少于5个应用场景的大数据风险预警应用,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视频、全国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运行数据、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重要通航建筑物运行数据接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二期)。

18.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实施网络安全强基工程,实现《信息系统安全责任清单》年度公布、及时更新。全面推行网络和数据安全隐患“台账式”管理和挂账督办机制。实现部三级系统等级测评全覆盖,网络监测预警系统完成迭代升级。完善行业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共享漏洞信息和威胁情报。加强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定《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重要数据目录》《交通运输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实现重要数据安全检查全覆盖。推动实施《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2022-2025年)》研究制定《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出台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制定《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实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现场检查全覆盖。组织实施网络安全实网攻防演练,加强商用密码应用推广。加强邮政快递业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19.加快推动智慧交通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持续开展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跟踪评价。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能建造等领域组织先导应用试点项目50个左右。推动高速铁路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列控系统、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推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保通、运营服务、市场治理、标准供给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开展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少于5个。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围绕船闸智慧调度、航道智慧建管养等,组织实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认定智慧航道项目不少于1个,建成1个梯级船闸联合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基于S-100标准的新一代电子海图、水文信息、海上安全信息等新型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发布。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覆盖率达到90%,国内航班全面实现托运行李全流程跟踪,货运枢纽机场基本实现数字化,具备无纸化出行能力的机场比例超过99%,千万级机场全面支持以二代身份证为主的“一证(码)通行”全流程服务,空管新建、更新或扩容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推进智慧邮政建设,推广“三智一码”应用,完善邮件快递分拣、仓储、配送等智慧基础设施和邮政大数据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智慧网点,支持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运输投递和无人仓建设。

20.实施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

聚焦载运工具、工程装备、生产作业装备、应急保障装备、救助打捞装备等交通运输装备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攻关与示范应用,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自主化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技术装备智能化、谱系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形成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管理机制,累计开展攻坚任务约10项。推动构建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与智能船舶发展相适应的海事服务保障体系。

21.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优化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体制,印发《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推动标准提档升级,每年完成重点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约200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区域标准更加协同配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雄安新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型。加强标准化创新,培育发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验证点20个左右,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水运监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一批标准化创新平台。加强标准国际化工作,研制国际标准20项,完成标准外文版200项。实施标准化强基工程,完成交通运输标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升级,建设交通运输数字标准馆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统计分析点,提升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和统计分析能力。

(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推进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交通领域用能清洁低碳转型。

22.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

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鼓励工矿、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具备条件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基本接入集疏港铁路,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过95%,新建或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形成一批江海河联运精品线路。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能力,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配送体系。深化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严格落实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相关规定。

23.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

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调管理。推进交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水域岸线等资源,以长江、黄河、珠江等中下游城市段及河口段新建项目为重点,推动多方式共用过江通道的建设模式。加强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等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长江干线等区域的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加强邮件快件过度包装治理,全面提升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联合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提升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比例。

24.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

推进列车鸣笛等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制定颁布《铁路列车鸣笛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有序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持续提升机动车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治理。持续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基本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渤海湾和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船舶使用岸电常态化。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健全邮政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逐步停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

25.加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推进生态选址选线,强化生态环保设计,积极推进交通绿色长廊建设,减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影响,严格控制对生态敏感区的占用。

26.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

研究制定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年度评估办法、公路水路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等。优化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数据更新。做好《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贯彻实施。研究制定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方案、航空碳市场实施方案,出台《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

27.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

加快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铁路电化率达到75%以上。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超过75%和35%,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中重型卡车等载运装备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研究建立道路运输车辆能效判定方法和标识管理制度,大力推广节能营运车辆应用。推动油电混合、液化天然气、氢燃料、氨燃料、甲醇动力及纯电动船舶应用。机场场内电动车辆设备占比达到25%以上,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一批邮政快递业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

(六)、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

完善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健全行业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28.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督,开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铁路设施设备安全监管,颁布《铁路设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铁路机车车辆运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动车组维修技术标准》等。加强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正式运行,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交通行业(公路水路)数据库。加快推进危旧桥梁改造(含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灾害防治等工程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治率达到100%,每年完成干线公路灾害防治不少于1000公里。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示范工程,以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为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隐患排查治理。

29.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系统运营技术规范,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健全道路运输安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重点监管执法信息及时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打非治违精准化水平。持续提升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质量。实现道路运输企业和城市客运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全覆盖。健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印发《推进船舶检验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船舶检验服务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水上交通行政执法力度。建立船舶违法违规信息通报机制,依托“信用+智慧”手段,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执法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救捞安全风险防控等预案程序。持续推进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零担货运等领域物流安全管理。强化寄递渠道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落实,坚决防范危险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深入排查整治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内安全隐患,防范机械伤害、车辆操作事故。

30.加强交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建成综合交通运输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推进各级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已运营的公路应急储备中心数据全部接入部级系统。全国36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基本建成,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公路交通应急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三亚救助机场、天津飞行基地、东营救助基地、宁德救助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展海口救助基地扩建工程、万宁应急抢险打捞综合基地选址立项工作。实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系统升级改造和海区中心水上安全通信电台升级改造。

(七)、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

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推进交通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全球交通合作。

31.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

准确把握国际中心的发展定位和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国际中心的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有效整合交通国际合作各方资源,支持国际中心承办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并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国际中心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可持续交通发展,强化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把国际中心建设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全球高端智库、高端展示平台、高端人文交流基地、交通国际人员的储备基地。

3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巴基斯坦一号铁路干线(ML-1)升级改造、中缅木曼铁路等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尼跨境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中缅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加快建设G216线红山嘴口岸-阿勒泰、G335线塔岔口-托里-巴克图口岸、G315线托帕-吐尔尕特口岸公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雷科特-塔科特)改线等项目,加快推进珲乌高速防川至珲春、白临高速白山至临江、抚长高速抚松松江河至长白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黑龙江、鸭绿江航道建设,推进图们江航道整治,积极推进瑞丽江、红河航道建设,加快建设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

33.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

充分发挥国家便利运输委员会机制作用,推动落实边境口岸汽车出入境运输中央财政事权改革,完善支持政策和配套制度体系,推进国际道路运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商签和实施,推动中欧公路直达运输试运行。完善基于北斗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推进与海关、移民边检、公安交管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加强国际道路运输运行动态监测。推动优化国际道路运输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际道路运输监管与服务提升工程。按年度发布《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修改和补充事项,推进与有关国家商签双边政府海运协定。打造可复制的船舶、船员电子证书国际间互通互认合作范例。打造国际航空运输“一圈六廊五通道”,通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量超过50个。

34.完善交通国际合作机制

具体说明(略)。

(八)、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构建新型智库体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和改进公务员管理工作。

具体任务(略)。

(九)、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工作法治化,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健全交通财务和审计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体系,建设交通文明文化体系,健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施体系。

42.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铁路法》《公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邮政法》等法律修订工作。加快推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快递暂行条例》《农村公路条例》《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条例》《邮政普遍服务条例》等行政法规制修订工作,抓紧开展《港口法》《国际海运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航道管理条例》《海事衔条例》《海事衔标志式样和佩戴办法》等行政法规制修订的研究起草工作。

聚焦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制修订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社会公众亟盼的部门规章。

43.加强交通运输综合监管

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运行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问责,切实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铁路行政联合执法,加强与应急、住建、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铁路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完善铁路行政处罚决定公示制度。建立邮政行业国家局与地方局以及地方局之间的执法联动机制,健全执法跨区域协作和违法案件通报协查制度。

44.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完善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谋划推进新一轮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部改革任务。

45.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制定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政策文件,推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交通运输高标准市场体系。规范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围标串标、虚假招标、随意变更增资、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整治,清理一批含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和建设单位管理文件。建立完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公益化救捞管理机制,积极拓展海上风电安装、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深远海作业服务等救捞任务。制定《邮政快递业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实施方案》。

46.健全资金保障和财务审计运行管理机制

具体说明(略)。

47.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体系

持续深化统计改革,巩固完善面向交通运输企业的扁平化源头数据联网直报采集体系,探索研究并逐步推广利用行政业务记录直接转化生成统计数据,不断提高统计效率和数据真实性,坚决防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能力,进一步拓展统计链条,主动融入行业管理,更好支撑管理决策。

48.建设交通文明文化体系

具体说明(略)。

49.健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施体系

具体说明(略)。

(十)、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督导检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宁夏首家医疗废物收运视频监控平台投入运行

    7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医疗废物收运视频监控平台投入运行,平台的投入运行填补了宁夏医疗废物监管无实时在线视频监控的空白。

    2024年9月15日
  • 谷歌AI团队推出新型“流体标注” 图像标注速度提高三倍

    虽然还有诸多难题尚待攻克,但以流体标注模型为代表的数据标注新方式无疑顺应着人工智能的大潮流。实际上,自人工智能逐渐走热以来,很多行业都想搭上这个热潮。然而,在灼热的潮流背后,掩藏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终将走向何方?

    2024年6月14日
  • 加强安保 确保新疆第十三届运动会圆满成功

    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是迄今为止克拉玛依市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也是对市公安局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为确保本次运动会圆满、平安、顺利举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克拉玛依市公安局早作准备,早部署警力,排查场地。

    2024年4月19日 资讯
  • 杭州东站上线“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

    铁路杭州东站(以下简称“东站”)作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每逢节假日发送旅客量全省最高,且在长三角地区也位居前列。东站周边人车流密集,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如何让老百姓走得好、走得快,始终是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

    2024年2月19日
  • 展会预告 | 4月22日-24日,狄耐克将盛装亮相东北安博会

    由辽宁省安防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21东北安博会”将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拉开帷幕,狄耐克将携全产业经典解决方案与产品亮相。

    2024年4月8日 资讯
  • 大华携手金蝶共筑安防“长城”

    日前,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技术”)与金蝶签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大华技术将全面采用金蝶K/3 ERP产品,搭建起覆盖财务、物流、生产、成本、HR等系统的信息化管控平台,以大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24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