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 用技术和生态“解锁”新场景

物联网、AI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智能门锁产业经历了从钥匙开锁到密码解锁,再到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的技术变迁。与此同时,更多玩家入局也加速了行业技术革新和体验升级,助推智能门锁朝着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AI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智能门锁产业经历了从钥匙开锁到密码解锁,再到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的技术变迁。与此同时,更多玩家入局也加速了行业技术革新和体验升级,助推智能门锁朝着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智能门锁新品迭出

4月17日,国内智能门锁头部企业德施曼发布了虹膜识别、微信音视频通话、AI语音注册、SHOTAX哨兵猫眼系统四大突破性技术,同时推出了AI虹膜智能锁K10、悬浮智控锁K77、猫眼大屏智能锁Q5MPro、猫眼后屏智能锁Q3MPro等搭载相关技术的产品。

智能门锁: 用技术和生态“解锁”新场景

其中,虹膜识别技术尤为被业界关注。据了解,传统虹膜识别技术一直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传统虹膜技术有效识别距离范围窄,使用不便;二是识别高度窄,人眼需要配合摄像头朝向。这些技术难点导致传统虹膜识别远未达到消费级需求。

德施曼方面称,通过光学镜头技术创新,德施曼突破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有效识别距离限制,识别有效范围扩大了4倍。另外,德施曼创新了虹膜自追踪识别系统,能快速有效锁定高度位置,实现镜头自动寻人,然后通过自动对焦技术,锁定虹膜并识别虹膜。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华为也带来了全新升级的智能门锁产品,并上线了留言备忘录、独居老人安全提醒和儿童回家提醒等功能。

与德施曼一样,除了使用便捷性之外,安全性成为华为智能门锁反复强调的重点。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智能门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进行了安全防护。硬件方面,华为智能门锁采用C级锁芯,并使用了防猫眼开锁、防暴力破坏等技术保护措施,能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对家庭安全的侵犯;软件方面,华为智能门锁配备了安全告警和AI监测抓拍等功能,当门外有人徘徊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市场渗透率持续扩大

奥维云网(AVC)发布的《2022年中国家用智能门锁线上市场总结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家用智能门锁市场全渠道推总销量为1805万套,其中线上市场约占32%,规模为537.8万套,同比增长17.4%。奥维云网预计,2023年中国家用智能门锁全渠道销量将达到1960万套,同比增长8.6%,其中线上市场预计销量为617万台,同比增长14.7%。

知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今年4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及智能门锁行业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智能门锁市场正处于爆发增长阶段,未来五年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突破400亿元。

面对增长空间如此巨大的市场,众多品牌争先加入了这一赛道。具体来看,眼下智能门锁赛道玩家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以德施曼为代表的传统锁具品牌、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海尔等家电业巨头。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品牌超300个,在售款式近1800种。随着智能门锁技术不断成熟、产业链更加清晰,市场日渐呈现出百家争鸣势态。

技术和生态成竞争焦点

智能门锁产业虽然实现了爆发性增长,但奥维云网分析师认为,与欧美60%的渗透率、日韩7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智能门锁的市场渗透率依旧较低。随着行业持续普及和消费者对智能门锁接受度逐渐走高,行业正在向“刚性需求”转变,新技术成为各家品牌竞争的焦点。

德施曼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专业智能门锁品牌,德施曼一直在关注用户的真实痛点,进行技术创新。例如,除虹膜智能锁外,德施曼还是行业首家接入微信音视频功能的智能锁企业,让智能锁通话像微信视频通话一样方便。截至目前,德施曼已拥有200+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以及200万+的自有/现有产能与供应链。

此外,在业界看来,华为品牌代表着科技和品质,拥有极高的认知度,这是华为进军智能门锁产业的最大优势。另外,智能门锁的核心不在于五金锁体,而在于电子和智能部分,关注的是电源功耗设计和网络连接能力,以及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猫眼抓拍等生物识别和视觉成像等。

不仅如此,传统智能门锁的销售渠道往往是家装建材渠道,但华为却有着极其强大的渠道能力。更重要的是,目前智能门锁领域尚未形成绝对寡头的竞争格局,生态将会是近年内的布局重点。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智能门锁行业已走过粗放型生长阶段,正在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迈进。无论是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将是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更好的综合服务体验。因此,智能门锁市场接下来必然是一场关于技术、渠道、营销的综合竞技。

阅读剩余 1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指纹识别已落伍?这七种生物识别更抢眼

    目前的指纹技术使用了传感器来进行指纹扫描,但是高通超声波技术即便是在手指遭到“污染”情况下,也能辨识出指纹信息。预期配置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将在今年下半年问世。

    2024年4月11日
  • 马德里学者研究开发体味身份识别

    对于人体气味识别而言,最大的难点是民众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气味特征数据。目前,指纹识别验证技术使用较为普遍,因为指纹数据相对容易获得。

    2024年4月24日
  •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多项国家标准将于7月实施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年2月23日
  • 浅议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及跨界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辨认不是通过指纹、掌纹、虹膜等等,而是通过对人面部(人脸)的识别来实现的。因此,在众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技术最具有吸引力,它最直观、最自然,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2024年4月11日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和市场分析

    中科奥森人脸监控识别系统融合中科奥森中远距离人脸监控技术,实现稳定的人脸监控、跟踪和识别,这一功能对反恐、抓逃等有重要意义。

    2024年4月19日
  • 人脸识别可能造成生物信息泄露,这个脸该不该刷?

    诚然,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自身优势能够快速落地应用打入市场、融入生活,但当我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之时,更应该注意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技术本身由于发展限制暂时无法解决,而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可能致命时,就需要所有人通过对于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来进行风险规避。

    202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