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持起草的首项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国标发布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的检测手段,近年来被广泛使用。该项标准的制定,必将对我国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创立了我国无损检测国际标准制定的工作模式,奠定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发展基础,扩大了中国特检院和中国无损检测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1月13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发布由中国特检院副院长沈功田作为工作组组长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1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特性》(ISO 18251-1:2017,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Infrared thermography — Part 1: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and equipment)。这是由我国主持起草的第一项无损检测国际标准。


该标准是在该院承担的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无损检测 红外检测 设备”国际标准的研制》、《钢质内胆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安全检测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基于被动式红外热成像的典型电梯电气控制柜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标准的制定历时6年多,经过了提案立项(NP)、工作组起草(WD)、委员会征求意见(CD)、委员会审查(DIS)和ISO批准(FDIS)5个阶段。


在整个标准制定阶段,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委员会组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成立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广东飒特公司和首都师范大学等10多个“产学研用”单位15位专家参加的中国工作组,对该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起草的草案进行研讨和修改,同时对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捷克、巴西和日本等8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了近百条修改意见或建议进行讨论和提出采纳意见或不采纳的详细说明。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的检测手段,近年来被广泛使用。该项标准的制定,必将对我国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创立了我国无损检测国际标准制定的工作模式,奠定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发展基础,扩大了中国特检院和中国无损检测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主持起草的首项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国标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到2027年全球AI医疗方案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

    报告指出,由于临床决策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人工智能医疗成像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融合已经成为医学成像的重要要求。它有潜力在生产力和准确性方面改变医学成像。

    2024年1月27日
  • eyemoreX42成像芯片发布 填补全球AI视觉芯片空白

    该成像引擎是基于超大规模计算、自主研发成像算法以及超过500+场景数据累计而成的专用成像芯片,主要解决AI视觉在成像过程中弱光、逆光、反光等复杂光线下高品质成像的核心痛点。

    2024年1月30日
  • FLIR发布首个欧洲热成像数据集,助力驾驶安全

    FLIR发布了欧洲首个道路行驶中采集的热成像数据集,是第三批用于机器视觉测试的数据集,旨在帮助技术研发人员和汽车制造商来增强交通安全作,改进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自动驾驶汽车(AV)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精度。

    2024年1月29日
  • 浙江省安防协会发布两项团体标准 涉及安防工程与热成像测温

    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发布2项团体标准,包括T/ZJAF1―2020《安全防范工程质量规范》、T/ZJAF3―2020《热成像人体测温报警系统技术规范》。

    2024年1月30日
  • 雾霾频笼罩 红外热成技术恐“有心无力”

    红外热像仪所显示的是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更有效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

    2024年4月24日
  • 微光夜视与热成像技术如何应用安防监控

    微光夜视监控技术是用电真空和电子光学等技术,实现光子图像―电子图像―可视视频图像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通过对电子图像的增强技术,来实现对图像的可视增强,进而达到在有微弱光线下的一种夜视技术。

    2023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