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同步扩大,充电桩安全问题也逐渐突显了出来。
国家能源局的信息显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约520万台。
中国充电联盟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较3月增加6.7万台,同比增长52%。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仍在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前,陕西和云南等地已经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充电设施投资布局因此愈发火热。
然而,充电桩数量增长带来的不仅是获取新能源的快速与便捷,也有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4月4日,重庆发生新能源车充电事故。一辆电动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8分钟后,充电桩冒出浓烟,车辆随即显示故障;
2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纯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突然起火,几分钟内被烧得仅剩车架;
2020年8月,在福建三明市,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站充电时突然冒起浓烟,车辆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猛烈爆炸,车门及后车箱盖瞬间被炸飞……
虽然上述事故原因当时没有明确指向充电桩,但艾媒咨询公布的《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时发现,充电桩安全问题是主要事故原因。
因此,提高充电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些长期耕耘智慧消防领域的企业,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红外热成像技术迁移到这一领域,以解决充电桩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例,有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对充电桩进行监控,在起火前的积热阶段提前捕捉高温点,通过非接触式测温,实时获取温度分布并输出图像分布及数据,全天24小时对充电桩进行在线温度监控。在此基础上,搭配人工智能的超温诊断算法,还可以自动跟踪监测画面中的高温与低温,超温时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燃”。
而头部充电聚合商在掌握大量设备的基础上,则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充电安全。比如通过充电桩实时监控电池数据,并为充电桩植入相应的保护逻辑,以实现毫秒级范围内的异常情况监测及应对;同时在云端部署大数据层、平台层,以弥补充电桩在算力与数据存储方面的不足,积累车辆充电的历史数据,以捕捉电池发生突变的可能,实现提前预警。
充电基础设施安全,是与电池安全、整车安全并列电动汽车安全的三大要素之一。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长,充电桩安全监测与预警也成为全新应用场景。期待更多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