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博物馆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团结包容结合起来。
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异常火热,但与往年相比,文化+旅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博物馆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落脚点,人气暴涨。比如因烧烤走红的淄博,文化博物馆等场所游客数量也全面增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在五一前夕就被全部预约完,不少人半夜抢票都抢不到。各地免费博物馆为防止人数过多,也采用预约制,限定每日参观人数。
据文旅部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机构5700余家,藏品数量4600余万件,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国。2021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要实现博物馆强国的目标,数字化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博物馆通过技术赋能文物系统智慧化建设,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文博资源的管理、开发、修复和展陈。智慧文博将全面推动传统文博机构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文物展示与传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协调统一。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2018年开始推动智慧国博建设,申报承担智慧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按照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的技术路线,以数据为核心进行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推动智慧库房、智慧展厅、智慧楼宇建设,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维数据采集、数据治理等核心技术指标位居业界前列。
江苏深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广电子票、云排队、无接触服务等博物馆参观新方式,提升智慧接待、智慧查询、智慧导览新体验。扩大社保卡文旅领域“一卡通”在博物馆领域的覆盖面,更大范围实现博物馆一码通行、一码畅游,让数字技术成为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加速器”。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做精做优“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推出一批博物馆数字文化传播优秀案例,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不断提高江苏在国际国内的知晓度、美誉度。
四川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推进,不断推进文物系统智慧化建设,探索构建全省文博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文博数字化试点,推进数字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技术加持和引进智慧化设备,以文博资源信息化建设、虚拟化演绎、3D建模、4K高清讲解、H5游戏互动体验等对文物进行还原和介绍,更生动高效展示文博资源魅力,通过技术赋能文物挖掘和修复,令文物“活”了起来,让博物馆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生活。
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推进智慧化、深度化、精细化建设,构建“智慧文博”产业发展体系,充分结合馆藏资源,打造出一批“网红”特色文博活动,也让文博场馆变得更加时尚。
2023年,西安博物院将继续推进博物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做好博物馆“五进”工作,开发完善品牌教育项目,拓展线下线上教育新阵地,推出系列精品展览,共同推进西北工业大学博物馆建设,拓宽西安博物院辐射带动范围和文化服务半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