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 3 亿,“十四五”末尾中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解决养老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数字时代,智慧养老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养老机器人作为智慧养老的重要部分,覆盖了老年人的生理、安全和精神三个需求层次,渗透到康复医疗、生活辅助、健康监护、情感陪伴等多数场景,未来将大有可为。
养老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养老服务成为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要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目前,根据机器人功能及老年人需求来看,机器人养老主要集中在护理、康复和陪伴三大方面,对应着的就是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
护理机器人集安全看护、主动提醒、危险预警、日常巡逻、社交陪护、健康管理等应用为一体,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研发,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护理机器人的诞生初衷就是为了帮助老人完成这些动作。
步入老年阶段后,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衰弱,本来简单的动作想要完成也并不容易,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摔倒受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有30 多万人死于摔倒,其中绝大多数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也显示,我国每年有4000 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每一万人中就有8位因摔倒而过早死亡,有40%-70%的老年人因为摔伤需要就医,因此能有人在旁辅助行动是最好的。
此前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仅失能失智人数就在4500万左右,而要护理这部分失能老人的人员配置,以国际通行标准的3:1来算,就需要1500万护工,即使放宽一些,需要的护理人员也是千万级别的,目前的养老护理人员远远不够,而若能搭配护理机器人,让一名护理人员可能照看更多老人,将可以缓解缺人现状。
康复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日常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老人日常起居以及保健康复,从功能上看,可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两种,其中,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病人、老人、残疾人更好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补偿其弱化的功能,而治疗型康复机器人则以恢复病人部分机能为主。
老年人群易受各类疾病的困扰,比如骨质疏松、瘫痪、中风等,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治疗康复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康复治疗需求十分紧迫。
而相对的是康复人才的稀缺,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曾表示,当前康复人才稀缺是系统性的,各康复专业人才都存在缺口,尤其以康复治疗人才最为缺乏,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平均为每10万人口70人,而我国仅有0.4人。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困难,采用康复机器人来辅助成为了最好的替代方案,而从目前的的临床效果来看,康复机器人可以全面降低康复师工作量,提高治疗效率和精准度,依托一系列智能科技,康复机器人还能促进患者的主动参与、客观评价康复训练的强度、时间和效果,使康复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养老陪伴机器人算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主要通过语音交流,以人工智能、语音语义交互理解为技术基础,起到生活陪伴、行动辅助、基础诊疗、精神慰藉等作用。
如今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忙于生活难以挤出时间陪伴父母,老人群体由此很容易陷入孤独状态,而如果还没有伴侣的话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生活的热情,此时一款有效的陪伴机器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030年养老市场规模达13万亿
养老机器人或许是未来最可能发展起来的一条赛道,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要有高端的产业,必须先有高端的需求,有对高端产品足够的消费能力,能支持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有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先进产品最容易在发达国家推广开来。
而养老机器人正是拥有足够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高端产业,目前我国的财富主要掌握在60后到80后这批人手中,这代人如今平均50多岁,再过十年就将步入老年,身体衰退疾病多发,护理需求急剧增长,对各类养老机器人的需求也将随着快速增长。
此外,这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只要是能提高老年生活幸福的产品都会勇于尝试,有钱有需求同时愿意花钱,正是催生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完美的土壤。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相信在此之中,养老机器人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