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立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文旅文创融合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加快复苏和发展。“五一”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916万人次,同比增长144.27%;实现旅游总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216.87%。
一、聚合资源,搭建“云上”平台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郑州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文件,支持大型景区、酒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以及文博场馆开展数字化改造,加快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结构升级、链条优化、价值拓展,推动文旅文创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设立2.5亿市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培育数字文化、创意文化等新兴业态。2022年认定7家郑州市新业态文化企业,每家给予20万元奖励。
二是搭建数字平台。利用5G、VR/AR/MR等数字技术,建设“郑州文旅云”公共文化数字平台,覆盖全市583个公共文化场馆、68个旅游景区,涵盖上百个文化消费、文博信息、文化产业等内容,提供一站式数字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143万,在线发布活动2万余场,服务人次超5000万,被确定为“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推广类场景。
三是升级公共服务。整合正观新闻、郑州发布、郑好办、心通桥及市长热线12345等多部门力量资源,建设“郑在办”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键直达”式求援、“全时运转”式办理、“主动跟进”式服务、“温情关怀”式报道,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各种“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焦心的“找谁办”“怎么办”,变成了有呼必有应的“别担心”“正在办”。截至2023年4月,平台已处理各类求助信息22万余条。
二、突出特色,打造“用数”典范
一是实施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运用互联网、三维、全息互动投影等数字化技术,活化利用遗址遗产资源,全景式展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展,运用多媒体、数字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石头上的史诗”,为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安家”提供了数字化范例。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融合元宇宙概念及沉浸式体验于一体,将3600年间郑州商城大事记及建城史展现在城垣断面上,以3D裸眼影像让文物“活”起来。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将文化产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加快创新成果在文化领域推广运用。约克动漫将多年积累的软件技术与动画制作技术有机融合,开发了一系列数字虚拟仿真软件。中原网全新升级2023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云拜祖平台”,推出XR灯光秀、AI虚拟技术视频等产品,以虚拟“数字人”介绍黄帝故里景观特色,让参与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截至目前,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网上拜祖平台参与人数已超过7080万人次。
三是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利用区块链技术,挖掘郑州知名文化资源数字价值,推出爆款数字藏品。郑州歌舞剧院联合河南华冠文化推出《唐宫夜宴》系列数字藏品,“霓裳羽衣”“牡丹云游记”等多款作品在支付宝、唯一艺术、iBox等平台**发售,一上线即秒罄。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围绕“中国功夫”品牌,联合河南华冠文化、意树数藏推出首套功夫主题数字文创藏品“功夫守护者”,将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文化具象化、IP化、数字化。
三、提升效能,“赋智”创新发展
一是推出数字景区掌上游。《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依托旅游大数据联动各类APP,全方位一体化打造“一部手机游幻城”,提供管家式智慧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成为河南文旅靓丽名片。登封文旅集团深度挖掘游客消费需求,开发嵩山景区全域旅游平台——“漫游嵩山”,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建立登封旅游“线上大超市”,构建全领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用户量级上的突破。
二是提升场馆服务效能。引入智能化数字场馆建设理念,加强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采集、智能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郑州美术馆运用数字VR全景漫游技术以及3D虚拟技术建立虚拟展厅,对每一幅展览作品采用超高画质像素技术展示,观众可以放大局部细节,足不出户沉浸式观展。郑州图书馆**数字资源、多媒体信息交互等多种智能服务终端系统,建立读者服务平台,使文化资源活化起来,推动读者活动参与人数、电子图书与资源流通率、读者平均停留时间都有明显提升。2022年馆藏数字资源访问量达700万人次,资源下载量28万条次。
三是提高景区运营效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以数智化的游客预测、预约购票、智能导览、多业态联营、AI内容生产等技术,推出“千人千线智能游”活动,为游客制定专属最佳游玩路线,合理避开扎堆时间和区域,既提高景区经营管理和运行效率,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从容舒适的游玩体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