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梁山县不断创新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方式,依托铁塔公司5G基站感知网络,建设了智慧国土监管系统,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自然资源监管执法新机制,借助“空天地”一体综合预警及决策指挥平台,实现智慧化巡查、监管、干预、监控等功能,形成“白+黑”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体系,真正形成自然资源执法的“天罗地网”。
借助铁塔网点,建设智慧国土监管系统
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通信塔”变“数字塔”,建设了梁山县全域智慧国土智慧监管平台,形成了一套“天眼”巡全域,一颗“大脑”调四方,一张“数图”降成本,一台“终端”促联动的“四个一”基本构架。通过“5G+双千兆+AI”赋能自然资源监管系统,建立早预警机制,有效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核查并快速处置,有效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防止违法行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成重大违法案件。对自然资源违法态势进行全面预警防控监管,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研判形势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采用租赁方式,利用济宁铁塔公司的铁塔网点,建设了75个高空视频监控网点,每个监控点可覆盖方圆28.26平方公里的范围;按照网点与网点之间监控范围略有交叉的原则,科学布局,实现了对全域监控全覆盖。同时,摄像机配备了双目热成像功能,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监控点,重点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两违”建筑多发区、矿山整治区等进行实时监控,真正做到了重点区域24小时监控“不打烊”。实现了全数据、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监管,对永久基本农田、主要交通干线、重要乡镇及周边、重要矿山、城乡结合部、城市开发边界线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可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自动识别、自动预警、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推送、自动处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将一线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巡查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人防”到“技防”,开启了梁山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智能”引领之路。
该平台根据不同功能区,如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地质灾害高发区、自然资源保护地、规划矿区,安装不同功能的摄像头,如:高清摄像头、热红外摄像头、夜成像摄像头等,智能感知自然资源变化事件。一是智能感知。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海量样本,如:工程车辆集中出入、工程设备的施工行为、塔吊工棚变化情况、地表变化情况、堆放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等行为自动进行智能识别。二是及时预警。系统通过AI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分析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提出违法用地、非法采矿、地质变化、森林火情等违法、突出事件,向各级指挥中心发现预警。三是人工干预。指挥中心对预警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套合管理数据,提出初判意见,如:疑似违法用地、疑似非法采矿、地质灾害风险、火灾隐患,并通过系统以短信方式向领导进行报告,向责任单位发现预警。四是事态监控。系统将各类人员处置预警事件进行规范,进行定位导航,实现预警、取证、处理的全程监控,实施闭环管理。该平台对自然资源违法事件进行全程视频监管,将卫片图斑、预警事件、**事项等地理位置信息融入“一张图”,随时更新卫星节点城市影像遥感,系统自动分析归属最近的视频监控设备,根据业务需要可随时调用视频监控设备对地块进行视频核查,直观判断自然事件各类属性(合法、违法、破坏),并发布处置意见。
在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大环境下,及时更新自然资源“一张图”相关数据:一是集成现有数据。主要包含多年度、多维度、多比例尺的17类数据: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现状、规划、供应、矿业权、不动产登记、建设用地审批、永久基本农田、执法业务管理、土地储备、森林“一张图”、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审批数据、新增耕地数据等。二是更新新生产数据。在历史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对新产生的管理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主要包括:每月一次的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数据、随时产生的建设用地审批信息、新的矿业权审批信息、新的设施农用地备案信息、新的临时用地审批信息、新的重点工程用地预审信息、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信息、其他新产生的管理信息等。三是数据融合应用。在集成以上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对随时产生的自然资源管理事件,对应地理位置导入后,能够实现多需求、多功能、多要素的自动分析,根据需求可分析出各类信息要素,辅助执法监管决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