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有关工作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沧州港口型等30个国家物流枢纽入选。此次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30个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点:

一是物流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相关枢纽积极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整合集聚各类物流资源,拓展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有力推动现代物流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例如,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集中对接铁路干线运力资源,加强货源配置能力和集散分拨能力,并依托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和近海远洋航线优势,通过大宗货物集疏运、集购分销、配供配送、增值服务、期现结合等集成化运营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集大宗商品采购、加工、分销、出口、物流、金融、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2022年,枢纽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超过2亿吨。

二是服务网络覆盖范围较广。相关枢纽聚焦打造“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的高效物流服务网络,深度融入城市和区域物流网络,有机对接全国乃至全球物流网络,物流服务网络通达性、便利性和高效性显著增强。例如,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联通全球285个通航点,通航国家51个,全货机网络覆盖67个通航点,年货邮吞吐量占长三角地区的70%,其中出入境货邮吞吐量约占长三角地区的90%,有效助力长三角地区更高层次、更高能级、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三是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显现。相关枢纽立足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横向协同、供应链纵向耦合,在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储运、金融、交易、信息等全链条运作整合,形成较具规模、运营成熟的航运物流、生产线物流、工业品分销物流、大宗物资等特色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有力支撑光伏、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供应链高效运转。2022年,枢纽货物吞吐量超过1200万吨。

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牵头发布5批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125个枢纽,实现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相关枢纽积极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加大管理、技术、服务创新,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推广先进组织模式,提升运营一体化水平,在物流网络中的基础支撑和组织核心作用日益突出,为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条件,有力支撑“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和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枢纽经济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阅读剩余 36%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后来居上 杭州PK深圳在哪些方面占据优势

    自2014年8月以来,深圳已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安防厂家倒闭或者面临倒闭,追究其原因,深圳的安防企业吐苦水称在这场混战中,是杭州的安防巨头们,在国内外市场中不断地杀价、夺城、圈地,让他们生存艰难。安防产业最早兴盛于深圳,为何会让杭州“后来者居上”,产业交替兴盛背后有何原因?

    2024年11月13日
  • 信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出炉 预建设BRT+有轨电车

    7月13日,信阳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信阳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征集社会意见。据悉,这是信阳首次发布公共交通规划“蓝图”。近年来,随着信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蔓延式扩展势头强劲,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出行需求飞速增长。

    2024年2月6日
  • 1条视频线可以实现多个监控吗

    1条视频线可以实现多个监控吗 在现代社会中,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而对于一条视频线是否可以实现多个监控的问题…

    2023年9月15日
  • 长期出差不在家怎么防小偷

    智能化系统安全防护工程就是以周界防盗报警为平台,通过组合设备和系统构成的一个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安全防护工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向公众提供高度安全、有效、便捷与灵活的服务。

    2024年11月11日
  • 南京隧道出入口电子眼开始抓拍变道违章

    南京城内的隧道,相比长三角其他城市,算是多的。而由于隧道内机动车随意变道,每天至少引发六十多起碰擦事故,对交通影响很大。同时,各条隧道出入口的监控,今天开始抓拍这类违法行为。交管部门还计划在隧道内安装监控进行曝光。

    2024年10月17日
  • 殷墟考古有了新发现 数智科技为现代考古保驾护航

    随着数字科技的深入发展,数字考古是文物保护的难得机遇,也是信息时代考古学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助力考古发掘工作,还可以为科学考古保驾护航,将考古发现数字化,为后续研究、保护和展示提供信息化支持,已经成为文保领域的“黑科技”工具。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