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版ChatGPT要来了?

8月2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 余承东在微博分享视频,向用户“剧透”了最新版鸿蒙操作系统的一项重磅功能——AI大模型能力,可自动生成内容。

鸿蒙4或内置盘古语言大模型

据目前官方放出的消息来看,华为即将在HDC(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期间,发布鸿蒙4.0,并已经向部分开发者完成Beta版本的推送。

华为版ChatGPT要来了?

根据微博用户的反馈,首批支持鸿蒙4.0开发者Beta版的机型包括了华为P60、P60 Pro、Mate 50、MatePad Pro 11英寸性能版等八款机型。同时,华为鸿蒙4.0开发者Beta版状态栏细节变化明显,图标位置更宽松舒适。从左到右是时间/App通知、闹钟/NFC(系统)、信号/电量,从鸿蒙 3.1的左右布局改为三段式布局。

除了系统外观的变化外,鸿蒙4在技术方面还有着新的进展。

据余承东发布的微博视频内容显示,本次鸿蒙4.0中小艺具有一定的AI内容生成能力。视频中,余承东要求小艺写一段关于华为HDC的邀请文案,随后小艺基于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自动完成了文案创作。从小艺的功能升级来看,意味着小艺可能接入了大模型能力。

7月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宣布推出盘古大模型3.0,从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及场景模型“L0~L2”三个层面为行业提供大模型服务。

盘古3.0提供100亿参数、380亿参数、710亿参数和1000亿参数的系列化基础大模型,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超3万亿tokens,推出了NLP大模型的知识问答、文案生成、代码生成,以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图像生成、图像理解等全新能力集。

此前,微软和谷歌曾宣布将在 Windows系统和Android系统中引入 AI 助手和大模型技术。如果此次华为鸿蒙完成大模型的搭载,这或将成为目前首个内置AI大模型的系统。同时,这也意味着华为发布的大模型能力,首次在手机终端上得到了应用落地。

市场人士预期,AI大模型的引入将推动华为手机出货量进一步回升。

根据数据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以13%的市场份额重回国内前五,与小米并列,并且创下了76.1%的同比增幅,大幅领先其他厂商。

“大模型手机”要来了?

当前ChatGPT引发的全球AI领域军备赛,已经从互联网蔓延至手机端。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30多款大模型产品相继对外发布,并应用在软件端。与此同时,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硬件终端的想象力,尤其是手机终端,“AI Phone”成为全行业期待的焦点。

今年4月,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在演讲中表示,“未来是一个模型无处不在的时代”,并预言有一天大模型将在手机上运行。

6月底,荣耀CEO赵明表示,拟率先将AI大模型引入端侧,打造端侧“个人模型”。他表示,荣耀将在网络大模型方面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已有接触。

vivo也将AI视为构建差异化价值的重要方向。“3D影像和AIGC是我们未来探索的核心方向,目前我们有一个100多号人的团队在研究,成员都是偏博士的。”vivo影像副总裁于猛表示。

小米集团也于今年4月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AI领域相关人员已超1200人,不断挖掘AI相关的用户场景。

OPPO研究院6月初则在一篇论文中介绍了一款专注图片标记的基础模型“RecognizeAnythingModel”,而在此前更是与阿里大模型展开深度合作。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内部也在思考大模型在手机端的应用,未来AI或将改变整个手机产业链。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高通展示了这样一项技术:将生成式AI模型Stable Diffusion放在搭载了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手机上运行,在15秒内执行了20步推理,并生成了一张512×512像素的图像。从实际演示效果来看,所生成图像的效果与云端处理水平相差无几,用户输入文本也完全不受限制。这证明了AI大模型运行可以从云端转移到终端,AI赋能智能手机的还有巨大潜力可挖掘。

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指出,鼓励科研院所和市场主体积极应用国产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

“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IDC预测,终端设备是否集成硬件AI引擎以及AI引擎的性能如何,将成为消费者购买设备的重要参考因素。

大模型能否破解智能手机市场困局?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70万,同比下降2.1%,降幅明显收窄;2023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3亿部,同比下降7.4%。从全球市场来看,据Canalys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0%,达2.58亿部,市场衰退趋势亦有所放缓。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虽然市场规模降幅收窄,但消费者需求尚无明显好转,市场复苏进度低于预期,预计要到今年第四季度手机市场才有望明显反弹。

手机应该如何与AI大模型结合,目前行业主流方案分为三种:

一是类似云服务或者ChatGPT的App,云端提供大模型计算,再反馈给手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无需依赖手机孱弱的算力,缺点是需要联网,且信息安全是个问题;

二是本地部署、本地计算、本地服务,直接用手机自带的处理器运行大模型,即“端侧”。它的优点是不受网络限制,且信息保存在本地,但手机算力能否支撑大模型运行是个问题;

第三种方案就是结合以上两者,云端和终端共同运行,优缺点也是以上两者的优缺点。

这样一来,AI大模型和深度学习能力不仅能够用来增强智能手机语音助手的交互能力,还可以深入到手机的各个层面,可能会涉及图像优化、智能识别/分类,亦或是作为系统底层运行逻辑的一部分,提供更高的运行效率。

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从AI角度切入智能手机行业。然而,“AI大模型+手机”能否成为下一个折叠屏手机?

“市场持续疲软之下,中国手机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销量驱动向价值驱动的深刻转变,不同的产品和品牌之间,开始在参数配置、价值体验甚至品牌含金量上进行更激烈的竞争。”Sandalwood中国区CEO孙开表示,折叠屏已成为价值驱动的典型代表,推动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逆势增长,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仍需时间检验。

阅读剩余 41%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移动视频监控及其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视频监控领域出现了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只要视频源或接收端具有移动能力,就可称之为移动视频监控。

    2024年4月20日
  • 中国电信企业翼机通系统解决方案

    导读:中国电信企业翼机通是以天翼手机为介质,借助中国电信定制读写设备及各种应用管理软件,对企业中员工的工作及生活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和控制的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对企业中每个人的出入状况(出入控制系统)、活动范围(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工作时间(考勤系统)、工作内容(生产线管理系统、工具领用系统)、消费活动(就餐系统、劳保福利系统、水电煤气缴费)、休闲娱乐(休闲场所消费、职务消费)等数据的采集、计算、汇总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准确的管理数据,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有力补充,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体现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的必要条件。

    2024年1月17日
  • 长距离移动定位技术与室内定位技术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96年下达指示要求移动运营商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E-911(紧急救援)服务,这就要求对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实现定位功能,同时,FCC又于1999年对定位精度做出新的要求。

    2024年4月18日
  • 高通发布全新指纹识别传感器 水下也能用

    据了解,高通刚发布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有很好的穿透力,为高级手机创建的Under Display可以将其置于1200μm(1.2毫米)的OLED屏幕下方,即便这样也能成功识别指纹。而在其他材料中,这一指传感器对指纹的识别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其中,专为中低档手机设计的玻璃显示屏有效识别厚度是800μm(0.8毫米),铝制材料中的有效识别厚度是525μm(0.525毫米)。

    2024年4月12日
  • 政策扶持产业日趋成熟 金融IC卡运用各有千秋

    广东不仅是率先启动公交金融IC卡应用项目的城市,而且还是国内首个尝试外地金融IC卡刷卡乘车的城市。2013年9月28日,黄山市举行金融IC卡公交行业应用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项目上线后,市民持任意一张银行金融IC卡在金融网点进行电子钱包圈存后,就可以在每台公交车上进行非接触式购票乘车。

    2024年6月14日
  • 智能手机无线监控的优势与劣势

    近几年,随着IPHONE/Andriod等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性能进一步提升,还可以专门针对手机视频传输的特点对原有监控软件进行了功能升级,使之拥有理想的手机监控效果。一些厂商开始把3G无线视频监控和手机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手机实时在线收看到远程的视频图像。手机监控逐渐普及,我们在探讨手机监控优势的同时,也对手机监控这一新事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

    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