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出手,中国石化踏足机器人新赛道

8月8日,在中国石化“爱跑燃动节”启动仪式上,一款黑科技产品伴随着高性能燃油产品共同亮相,来自中国石化自主研发、易嘉油公司生产制造的新一代智能加油机器人揭开神秘面纱。国家队推出补能机器人,也意味着补能领域的机器换人已经起跑。

易嘉油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由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航天云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各自持股50%,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中石化研发加油机器人的历史可追溯到2021年,当时国内首款智能加油机器人在中国石化广西南宁石油南站西加油站投入试运行。这是国内智能加油机器人首次迈入市场应用阶段,也是国民最初接触到的无接触加油服务。

国家队出手,中国石化踏足机器人新赛道

据当时的体验者介绍,当他来到油站第一次见到加油机器人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无需下车便可以加满油,抱着好奇心,他根据现场工作人员提示在APP完成了指令操作,3分钟后,机器人已经帮他完成了加油。

当用户在APP上下单后,智能加油机器人精准地识别到油箱盖,伸出“手臂”灵活地打开油箱盖,插入加油枪,当加油完成后,机器人停止加油自动拔出油枪,盖好油箱盖回到原位,车辆安全驶出加油站,实现了全程无接触。

随着协作机器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易嘉油公司生产制造的新一代智能加油机器人也相比之前有了不少的提升,特别是AI经历了一轮大浪潮后,机器人拥有了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的“脑子”。全新一代的加油机器人集成了整机防爆机器人技术、核心部件自研自产的体系、深耕场景的系统服务、AI自主学习的快速智能化等四大优势。

在加油速度上,新一代机器人也相比2021年时有了不少提升,据官方消息称,该产品加油全流程用时少于120秒,并且操作上采用全气动属具,可以实现车辆停靠的自动加油和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具备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实施应急管控的功能。

我国拥有巨大的汽车保有量,补能需求较高,加油机器人的加入可以让油站降低人力运营成本,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充电机器人同样是智慧补能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路特斯在今年的上海车展发布了其“闪充机器人”,由10自由度智能协同和14传感器的智能感知系统组成,该机器人将安装在路特斯闪充站内,车辆识别后自动完成充电过程,完成从取枪、插枪、充电、拔枪、还枪全流程,据介绍,路特斯将在国内建设超200个闪充站。

随后不久,理想汽车也发布了旗下自动充电机器人,充电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实现自动插枪充电,并充电结束后还能自动结算,车主全程无需下车,官方宣称其“补能体验远超燃油车”。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机器人的全产业生态链,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在不同领域内,将会有更多“机器人+”应用案例诞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机器人产业迎来创新发展、升级换代重要机遇期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已披露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核心零部件协作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热点。截至2021年年底,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了101家,涵盖了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

    2024年2月15日
  • 多国加快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信息、制造、能源、材料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变革浪潮。

    2024年2月19日
  • 技术驱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未来,随着传感器、AI 、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成熟,运用上述技术的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2024年2月11日
  • 服务型机器人走向普通家庭

    据了解,“小柔”是个具有智能对话与情感表达功能,拥有丰富的肢体运动能力的机器人,而“小智”则具有感知智能和浅层的认知智能,可实现智能对话、语义理解、人脸识别与肢体识别,具备自主知识学习能力,未来面向家庭服务领域应用。

    2024年2月6日
  • 四个方面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成长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不久前落幕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集中展示了机器人在制造、建筑、医疗、农业、矿山、物流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透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2024年2月17日
  • 机器人行业标准将出 安防紧跟世界步伐

    对于机器人,中国巨大的市场令人垂涎三尺。但从销售数据来看,中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竞争力还并不强。正因为此,中国政府层面也正给予机器人产业更多扶持。

    2024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