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应用不断丰富

《报告》显示,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8055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1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196万公里。在移动网络发展方面,截至6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3亿GB,同比增长14.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截至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1.23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2.79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为55.4%,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一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快速壮大,平台体系逐步完善。《报告》显示,全国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1.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我国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二是数据汇聚初见成效,安全保障日益增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登记(确权)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基础资源汇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融合应用不断涌现,“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报告》显示,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实现较快增长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一是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规模仍稳居前三。截至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二是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用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6月,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较2022年12月分别增长3492万人、3091万人、359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8.0%、7.3%和7.3%,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洛阳10亿元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近日,由河南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河南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洛阳大数据暨电商产业招商推介会在郑州召开。会上,河南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联盟与洛龙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动洛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2024年7月27日
  • 苗圩出席第七届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5月8日,第七届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主旨报告。

    2024年4月10日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护航国家安全

    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教育活动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2024年4月16日
  • 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

    2024年6月22日
  • 北京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编制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经报市政府批准,日前正式发布。

    2024年1月27日
  •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有望扩容:多地争抢数字经济

    2016年,我国先后批复建设8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分别包括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两个跨区域类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上海、河南、重庆、沈阳等四个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

    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