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界面―AIUI

“人机交互、知识管理与推理学习应当是认知智能的三大核心支撑能力。”刘庆峰表示,现在已经进入的“万物互联时代”中,语音为主,触摸、图像、手势为辅,将成为人机交互的新常态。在这种人类生活的新常态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用来延伸人类能力而非替代人类的。

“人工智能未来会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1日下午以“AI复始,万物更新”为主题的年度发布会上提出。他提出,科大讯飞将继续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方向寻求更多突破。


“人机交互、知识管理与推理学习应当是认知智能的三大核心支撑能力。”刘庆峰表示,现在已经进入的“万物互联时代”中,语音为主,触摸、图像、手势为辅,将成为人机交互的新常态。在这种人类生活的新常态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用来延伸人类能力而非替代人类的。


在发布环节,刘庆峰发布了建设全新语音交互技术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界面――AIUI,以及录音宝、录音笔、讯飞听见网、智学网、E听说等ToC产品,并对“讯飞超脑”2.0版本的近期科研成果进行了介绍和现场演示。


作为本次年度发布会的重量级新品,人机交互产品AIUI的问世被刘庆峰称之为对于公司有着里程碑意义。该产品集成了包括双全工技术、麦克风阵列技术、声纹识别技术、方言识别、语义理解技术和和内容服务等等――科大讯飞一些列尖端科研成果和完善服务。刘庆峰提出,“万物互联”时代的人机语音交互标准应具备远场(这不是错字)识别、全双工、多轮交互三个基本能力。


在发布会上,刘庆峰还对公司在教育产业交出的成绩单做出了汇报。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经有31个省市的8000万师生在使用科大讯飞面向K12教育所推出的高科技教学与考评产品。他认为,科大讯飞的ToC教育产品――智学网与E听说具备非常可观的市场价值。


除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外,录音宝、录音笔与讯飞听见网这三款ToC产品。公司表示,音文转写是当下都市生活的一种经常性需求,在正式发布之前,录音宝产品已经有了超过100万的用户就是这种需求的证明。


刘庆峰表示,录音宝、录音笔与讯飞听见网这三款新锐产品,将与讯飞输入法(2.8亿用户)、灵犀语音助手(1.2亿用户)、叮咚智能音箱、智学网、E听说一道,构成科大讯飞的ToC产品线第一阵营,而科大讯飞还将继续在ToC业务的条线上,推出受市场欢迎的高科技产品。

科大讯飞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界面―AIUI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京津冀“AI教育公益行”拉开帷幕

    作为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预热活动之一,科大讯飞集团协办的“京津冀智能科普进万家”系列活动在天津市第七中学拉开帷幕。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京津冀AI教育公益行的首站。

    2024年1月31日
  • 两会为“人工智能”背书 哪些AI公司受到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了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虽然在报告里仅仅出现了一次“身影”,远不像提了又提的大数据、互联网+这样的词汇频率高,但是却给外界发出一项重要的信号: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开始由国家背书了。这意味着,各地政府会加大对当地AI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AI企业会从中直接获益。而实际上,两

    2024年11月21日 知识
  • 人工智能助力中欧旅游年 讯飞携明星产品亮相中国开放日

    据悉,科大讯飞在中国驻欧盟使团开放日上的亮相活动,是此次“中欧无界 行者无疆”科大讯飞助力2018中国-欧盟旅游年活动继法国巴黎站推广活动后的第二站。“讯飞智造”切实惠及中欧民众,提升交流体验,促进民心相通,也开启了科大讯飞国际化的新征程――以解决语言障碍来助推跨国交流,践行以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使命!

    2024年4月13日 资讯
  • 科大讯飞将举办“人工智能+共创新世界-2016科大讯飞年度发布会”

    本次发布的技术和产品,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有助于公司在当前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技术先机,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打开全新的产业增长空间。

    2024年1月28日
  • 人工智能全国布局,为何这四城占先机

    今年2月和5月,北京与上海相继拿下试验区。9月底,有媒体指出近10个城市正积极申报新一轮试验区。上周谜底揭晓――科技部公布“天津、杭州、合肥、深圳”四城入选。

    2024年11月14日
  • 人脸识别安检刷脸时代来临 涉及哪些概念股

    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上的突破,图像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图像识别错误率从11年开始大幅下降。人脸识别方面当前商汤科技、FACE++、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99%,超过人眼识别能力,已经具备在多领域应用的技术条件。

    202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