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脸面”,警惕 AI 换脸诈骗

"AI 换脸 " 诈骗利用仿真技术冒充他人的声音相貌行骗,此类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多样、门槛降低、辨别难度加大,常令公众放松警惕,短时间内造成较大损失。据新华社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眼见不为真,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AI 换脸 ” 诈骗利用仿真技术冒充他人的声音相貌行骗,此类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多样、门槛降低、辨别难度加大,常令公众放松警惕,短时间内造成较大损失。据新华社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眼见不为真,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相比普通的网络诈骗,AI 诈骗的欺骗性更强。特别是 “AI 换脸 ” 技术,更是使人难辨真伪,很容易落入骗子设置的圈套。防范这样的骗局,不仅需要个人提高安全意识、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骗子实施 “AI 换脸 ” 诈骗之前,往往已窃取了他人的人脸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刷脸 ” 越来越频繁地融入公共生活。刷脸解锁、刷脸买单、刷脸住店、刷脸考勤、刷脸入园 …… 人脸识别最大的优势在于简单快捷,而这种优势对于不法分子同样成立――如果个人数据得不到有效保护,人脸识别技术将成为别有用心者的饕餮盛宴。近年来,非法收集乃至倒卖人脸数据的事情时有发生,人脸数据往往会与身份证号、银行**、手机号等个人敏感信息 ” 打包出售 “,给公共生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保护“脸面”,警惕 AI 换脸诈骗

消费者权益保**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脸识别并无必要,更有甚者,有些遮遮掩掩的人脸识别,连合法和正当都做不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明明只是想授权使用一项服务,APP 劈头盖脸丢过来一个 ” 全家桶 “,面对深度捆绑的人脸识别等服务内容,如果不能 ” 照单全收 “,往往就一项服务都用不成。

今年 8 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人脸识别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且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才能使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脸信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阔。保护个人 ” 脸面 ” 不仅关乎隐私与权益,同时也关乎公共福祉与网络安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金乡街道积极推动消防智慧社区建设:守护群众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金乡街道持续探索建立全域消防“一张网”,多措并举推动消防智慧社区建设,居民“安全感”得到全面升级。 在莎岭社区智慧消防设施…

    2023年10月17日
  •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修订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

    TC100于3月19日至21日在京召开了修订国家标准《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等探测器标准审查会。

    2024年4月8日
  • 反射类DDoS攻击愈演愈烈 百度安全智云盾发布监测数据

    当被攻击者看到流量异常时,攻击流量已经阻塞了用户的下行流量端口。所以针对反射类DDoS攻击,除了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对互联网上的设备和服务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配置消除反射源之外,还需要在服务端做好防御准备,比如增加 ACL 过滤规则和 DDoS 清洗服务。此外,百度智云盾通过设置开放服务白名单的方式对所有入向流量进行校验,不符合白名单的开放服务地址来源流量都被黑洞,有效的遏制了反射攻击的危害。

    2024年1月27日
  • 大数据算法推动警务信息“上头条”

    大数据技术奖海量的是数据上传到一个虚拟的数据池,方便每个用户的使用。利用了大数据技术的警务信息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

    2024年2月8日
  • IDC发布报告 探讨大模型在网络安全领域主要应用方向

    安全运营是网络安全技术提供商基于大模型构建安全能力中最活跃的领域。技术提供商将大模型与态势感知平台、安全运营中心(SOC)、扩展检查与响应(XDR)系统等集成,安全运营人员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与安全系统沟通,并调用各类基础安全工具,极大地简化和加速日常工作流程,降低安全运营对高级分析师的依赖。

    2024年3月8日
  • 广西桂林:赃证物管理用上“条形码”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检察院首次引入信息管理技术,为每一件赃证物配备专属的“条形码”和相对应的图片、数量、特征等细节描述信息,严格规范地录入到赃证物管理系统中。

    2024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