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全国首个碳管理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在常州发布。一同面世的,还有碳管理体系数字化协同系统、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以及《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碳中和园区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
据介绍,此次发布碳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碳管理机制,吸引签约,打造合作伙伴生态圈,植入绿色信用理念。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碳排放额交易关注度持续飙升。截至今年10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3.24亿吨,累计成交额166.63亿元,碳配额二级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居同时期国际市场首位,两千多家企业参与其中。
而按照“双碳”战略目标规划,除了发电行业外,建材、钢铁、造纸等其他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其中。近期,生态环境部在《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年温室气体排放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相关企业即将被录入至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
全国碳市场加速扩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在即,地方政府、企业等亟需找到有效的碳资产核查及管理体系,以便于后续交易工作开展,共同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无独有偶,今年4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上线的“读碳”,即全国首个碳账户综合服务平台,秉持“让每一吨碳都有迹可循”的愿景,一经测试便吸引百余家知名企业关注报名,拟支持各类参与主体开展组织、产品、活动、政府、金融机构、个人等六大场景碳排放的核算、必要碳排放的抵消、碳中和认证声明等综合服务与管理。
当前,社会各界减碳热情高涨,这些共同认可的、唯一数据源的服务平台的建立,融合碳信息登记、碳数据溯源、碳账户集成等功能,将指导参与者用科学手段实现自身碳资产管理,便于后续业务开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