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各大机器人厂商大力发展,再次引爆人型机器人圈!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
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下人形机器人本体处于领跑位置的玩家,是汽车行业大佬,如特斯拉、本田、丰田。或是科技企业,如小米、谷歌、亚马逊。
可以看出各大企业科技行业对人型机器人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人型机器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硬件过关,软件完善成为制造的关键
在制造业中硬件成为制造的骨干因数,制造业发展人型机器人需用好现有机器人技术基础,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创新人体运动力学基础理论,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突破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全身协调运动控制、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等技术。
目前人型机器人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堡垒,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研发高集成、长续航的人形机器人动力单元与能源管理技术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何人形机器人成为趋势?
人形机器人因其外形与人类相似而备受青睐。人们更愿意与人形机器人交互,他更适合人类社会的交互场景。他们的身体结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元素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这种拟人化的设计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机器人能够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
制造成人型机器人模样更适合在人类生活场景中应用,人形机器人不仅具有人类的外观,还具有强大的功能。它们可以被编程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清洁、烹饪、娱乐、甚至是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多功能性使得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和商业场所的理想选择。
再加上机器学习、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芯片处理能力的提升,这让人形机器人有了更好的技术基础,在未来通过将自动驾驶技术复用到人形机器人上,让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可行性上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人型机器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虽然人形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挑战。人形机器人是软硬件能力高集成的实体,商业化的核心突破点在于“AI 大脑”。可以说,当前的AI大脑在逻辑思维和行为智慧决策层面还需要一段成长空间,其背后驱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算法的升级与高水平的智能化。从当前“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具身智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是指一种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产生实时互动的能力。显然,当下的人形机器人距离这一状态还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