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汶上县聚焦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社区治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精准化,以省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域智慧社区全覆盖,持续推动治理服务数字化,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成功举办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智慧社区全域覆盖”专题现场会,荣获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智成奖”。
坚持高点定位
构建智慧社区建设新格局
着力完善推进体系,成立数字汶上建设专项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大数据中心和各部门、镇街“一把手”为成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线,组建智慧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组,街道设立大数据中心,社区配备大数据专员,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着力建强基层队伍,探索建立“全能社工”培育机制,构建“一专多能”人员体系,打造数据化、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夯实智慧社区建设人才基础。全县共划分26个城市社区、743个网格,233个城市网格,现有专职网格员233人、**网格员510人。成立88个小区党支部,选聘单元长、楼栋长、小区长4631人,实现社会治理服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格”工作格局。
坚持全局谋划
擘画智慧社区建设新蓝图
突出系统谋划、打造智慧品牌,将智慧社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提出一年起步、两年推广、三年全覆盖“三步走”战略,实施规划统筹、平台支撑、创新牵引“三大工程”,着力打造“智慧社区+”品牌,努力将汶上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智慧社区示范城市。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不定期组织组织部、政法委、社会治理中心、公安局、住建局、民政局、医保局、行政审批服务局、住房保障中心召开智慧社区建设座谈会,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系统支撑、数据供给和智力支持,坚持系统集成、凝聚政策合力,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新小区建设总体规划,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与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小区、数字乡村、绿色社区、数字家庭等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2022年以来,实施改造老旧小区89个,安装智能道闸系统283个,建设智慧安防小区60个,新增视频监控4500余路,新上物联感知设备16000余个。
坚持共建共享
夯实智慧社区建设新基座
打造1个慧治平台+5个支撑平台+1个中心+N个数据资源的应用模式:“1个慧治平台”即全县“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5个支撑平台”即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视频共享赋能平台、时空地理信息平台、融合通信平台、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5个支撑平台;“1个中心”即汶上县边缘数据中心;“N个数据资源”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数据、系统、平台、资源,推动实现业务、数据有效融合。同时,借助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深入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和应用,赋能社区建立“一人一档”个人画像和“一企一档”企业画像。此外,汶上县以承接国家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试点为契机,全力打通数据接口,打造从顶层直通基层的数据直通“高速路”,助力基层治理“智能化”,更好满足街道(乡镇)、社区(村)智慧化管理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统筹推进
形成智慧社区建设新局面
树立系统集成理念,拓展“智慧社区+N”路径,确定中都街道、汶上街道和南站街道3个街道、20个社区为第一批试点,并将试点推进纳入全县“挂图作战”体系,建立“县级层面统筹协调、街道层面整体推进、网格层面落细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在全县铺开。探索“智慧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开发嘟来办、数智统计、居家养老、智慧物业等多元服务功能,汇聚政务热线、网格巡查、随手拍等多方诉求来源,构建“问、派、转、办、审、回”6步闭环机制,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形成社区服务与矛盾化解同频共振,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相融合的公共服务新体系。探索“智慧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坚持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双轮驱动,建立“信用+”长效激励机制,以“信用积分”,牵引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智慧社区+应急救援”模式,搭建智慧社区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设置社区微型应急救援站,提升社区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形成社区防灾减灾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机制,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