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深化“小县大科技” 塑造县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密码”

连续三年捧得“科技创新鼎”,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创新指数稳居全省第四,科技创新“新昌模式”获全省推广;创新深化三季度考核获五星评价,挺进全省第三……近来,新昌科技创新好消息频传,多项指标创出佳绩。以“小县大科技”著称的新昌,坚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创新深化、奋力争先,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优、生态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引领发展,增强深化改革“驱动力”。始终把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创新激励凝练最优生态。全面实施科技新政、优化创新环境,建立“社会上给足地位、政治上给足荣誉、经济上给足回报”的“三个给足”机制,畅通科技人才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渠道,截至目前,共开展7届“5·31科技日”活动,每年重奖科技创新“好企业、好团队、好专家”,全面唱响“创新光荣”。强化“一盘棋”统筹布局。创设创新服务“云局”,建立“县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临时党委”领导机制,在不打破机构设置、不改变编制配备、不调整部门职能前提下,突出定目标、定角色、定责任,整合33个创新职能部门,构建创新综合、事项、资源、保护四大组团,通过“线上应用+线下大厅”相结合模式,实现虚拟“组织”实体运作,推动科技创新管理从分散向集中转变。攻坚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重点结合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富试点,深化薪酬体系、股权激励、进阶管理三大改革,引导企业建立股权、销售分成等人才激励机制,相关改革工作入选全省首批最佳实践。同时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生态圈”,创新纠纷调解、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商业秘密“四个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目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9.39件、全省第六。

提升服务质效,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秉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闭环解决”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创新需求把脉定向。扎实推进高企培育、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专利“五个全覆盖”,尤其是针对“主动创新型、被动创新型、创新意识缺乏型”三类企业,提供共性帮扶和点对点定制服务,目前,全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占规上企业79.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科技“小巨人”3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上市企业数量(16家)和总市值均居全省县(市)第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以创新服务“云局”为依托,厘清政府、社会和企业各个层面创新“家底”,汇集108宗创新事项、385项创新资源,编制形成3张“目录清单”,开展一站式便捷服务,实现“一网融合、一门办事、一键协同、一链闭环、一体赋能”,事项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减至2天,入选全省创新深化首批“三位一体”试点和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企业发展精准画像。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开展规上企业“精准画像”,“一企一档”量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主动挖掘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指导,已上线科技人才项目招引、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一类事”增值服务。截至目前,完成企业多跨培育42家,帮助解决质量攻关、高质量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难题600余个。

新昌:深化“小县大科技” 塑造县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密码”

“四链”深度融合,激发双向赋能“内生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核心、产学研用为路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组建技术攻关专家委员会,完善“企业出题”的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机制,与浙理工合作深化工程硕士“1+2”联合培养机制;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95%,重点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力争在动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全国一流研发平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创建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集成牵引优势,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开展联合研发和协同攻关,探索行业多主体全链条技术攻关“新昌经验”。滚动开展“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探索三位一体发展。实施柔性引才用才模式,政府主导在北京、杭州设立科创人才飞地,并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国内异地研发机构32个,已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企业R&D人员占比达11.3%、居全省第五,“鲲鹏行动计划”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同时落实校企人才互聘共用计划,打造科创文旅综合体、科学家静思社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