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孔孟之乡。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在这里。走进这座城市,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文化,还惊叹于这座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近300 万人口的城区,交通之顺畅,秩序之井然, 让每一位到访者由衷称赞。
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精准警务”目标导向,依托网格化布警管理模式,深化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融合,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主城区实现8 纵9 横共17 条主干道交通“绿波带”, 拥堵指数较2022 年同比下降5.62%,主要道路平均车速提升15.3%,通行时间减少16.1%,交通警情3 分钟到达现场快速处置率提升39%,主次干道规范停车率提升至95% 以上……这背后,是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交通管理上的不断探索实践。
夯实系统建设底座,数字支撑“最强大脑”
济宁市以基础建设为抓手,高位统筹推动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工作,对系统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济宁市公安局多次专题研究具体推进措施。交警支队把研发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科技应用专班,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提升交警支队创新应用水平的工作意见》等文件,构建了科学规范、上下协调、管理高效的工作格局。
为彻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济宁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修建内环高架、早晚高峰免费乘坐公交车、打通“断头路”、修建过街天桥、加大执法力度……一项项有力措施得以实施,一个个升级改造工程相继进行, 济宁城市道路环境得到质的飞跃。
“城市道路越来越畅通,绿波带一连好几个路口都不用停车,每天开车走在路上,心情非常舒畅。”济宁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这样形容他对近年来道路变化的感受。
作为一名2016 年就进入出租车行业的老司机,王师傅对济宁城区犄角旮旯都十分熟悉。“前几年修路多, 老城区就是一个堵,影响了每天的拉活量。”王师傅对此深有体会。2020 年7 月,根据百度地图的实时数据,济宁城区拥堵指数达到全国第一。有一天,老王干脆就没有出门开工。
“现在,从城西开车到城东的高新区,走埠勇仿滩ù凑战痪崾舅俣刃惺唬莆蘸檬奔洌 能一直绿灯,畅行无阻,比平时节省20 多分钟,百公里油耗减少不少,相当于多拉一个活。”王师傅高兴地说。
绿波加持,畅通无阻,这一切都得益于济宁交管“最强大脑”的指挥调度。走进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智能指挥中心,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大屏上显示着济宁城区重点区域交通图像,各种分析数据时时更新,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分析研判,准确制定疏堵保畅各项措施,并及时传达给现场民警。
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曹景尧介绍, 目前济宁已建成了涵盖“一脑、四平台、十个子系统”的公安交管综合实战平台,科技赋能,打造“数据驱动警务”新模式。以大数据和实时场景为导向, 建立“情指行”一体化实战警务,指挥中心通过交通监测、数据融合、综合研判,精准指挥路面勤务, 为交通拥堵治理、交通安全保障、交通秩序整治、涉案车辆精准打击以及交通组织优化的全方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而支撑“最强大脑”的,则是坚实的智能交通硬件基础。近年来,济宁市不断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密建设前端智能信号机、电子监控等关键设备,先后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内环高架、城区智能交通等科技项目,在264 处关键路口更换新一代智能信号机,同步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违法抓拍系统等各类设备,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全息路口。同时,推进主城区408 个信号机互联互通互控,信号联控“一张网”,实现了道路交通“绿波带”、智能干预拥堵路段“消红变绿”、交通信号动态优化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编制《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填补市级标准化领域空白,形成“信控济宁模式”。
深化场景智能应用,做实做细精准警务
“122 接警台已派事故警单到任城大队,请先打开手机定位位置,再点击链接。”不久前,在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姜郑村,村民陈先生驾驶车辆与另外一辆车发生剐蹭事故。拨打报警电话后,他手机上立即收到提示短信,不到5 分钟,交警就来到现场进行处理。
“以前,城区部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以及部分农村发生事故后,我们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精确位置,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让群众有意见。” 任城区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汪孟雷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济宁交警创新研发多维融合定位系统,开发了短信定位服务功能,122 报警台接到事故报警后,向报警人发送服务短信,报警人收到并打开短信链接后,电子地图精确定位报警人位置。另外,济宁交警还制作了动漫小视频,宣传指导群众熟练掌握定位的操作步骤。该系统被选为山东数字强省“数创齐鲁行”交通出行领域经典案例和山东省公安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并被山东省公安厅推荐至公安部参加“全国公安科技创新计划”评选。
多维融合定位系统的成功应用是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功能研发为抓手,全场景打造实战应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济宁交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战为引领,依托交管“最强大脑”,联合企业、高校力量,结合济宁特点,不断研发贴合一线管用、好用的功能应用。
2023 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济宁成为热门旅游城市。面对人车剧增、出城车流集中、重点部位路段拥堵风险极高等多重考验,济宁交警依托智能交通精准疏堵保畅,推行线上“预约停车”, 联动应急交通广播播报路况,及时发现、解决拥堵苗头问题,让群众的假期出行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有效率。
“打开微信就能查看停车场车位情况,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宋女士高兴地说。济宁交警创新推出停车位查询系统后,停车场信息可实时推送到路面诱导屏和济宁交警微信服务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前规划停车位置,精确停车。据了解,目前,已共享接入162 处停车场,车停泊位37909 个。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技信息化保障,积极探索实施精准警务,努力以最佳的配置、最优的机制、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警务效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最优警务服务。”谈及深化智能应用场景,济宁市公安局政委、交警支队支队长郑杰表示。
“科技+ 网格”,打通为民服务“神经末梢”
“太白路与建设路路口出现拥堵,请立即前往处理。”2023 年8 月28 日8 时12 分35 秒,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民警赵辉收到场景化指挥系统预警信息,显示太白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北方向出现拥堵, 疑似发生交通事故。值班人员立即查看关联视频,确认现场两辆机动车发生追尾事故后,立即将警情信息通过系统推送给附近网格处置民警高修磊,并启用系统推荐的信号调试方案,将交叉口南北方向绿灯时间延长30 秒。
15 分20 秒,网格处置民警高修磊到达现场,采用简易事故快赔机制快速处置。19 分50 秒,指挥中心接到民警高修磊反馈,现场处置已完毕,道路通行正常。
网格化布警是济宁市构建安全通畅交通环境的另外一个“法宝”。
早在2020 年,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就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求,坚持“勤务跟着路况走、岗位随着问题设、路面就是主战场”的勤务布警原则,在主城区划分38 个网格化勤务管理区,每日出动网格执勤警力200 余人,实现主城区布警全覆盖。
如今,借助智能化信息系统,网格化布警得到进一步升级。济宁交警构建“网格化+ 智能化”机制,依据城区道路和“三圈两边”重点区域交通特点,将城区划分为38 个网格化勤务管理区域、18 个驻勤点, 与综治网格、城管网格、创城网格“四网合一”,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联动执法执勤, 提升道路管理效能。
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中区勤务大队管理的辖区是济宁最大的商业圈,商场、学校、医院、居民区星罗棋布,5 个街道、11 条主次干道、66 条背街小巷纵横交错。一次,大队民警在医院门口疏导交通时观察到:私家车通过此路段近20 分钟,自南向北来的如果有急需送医的还需要掉头绕行一里路。每天就诊车辆达12000 余辆,就诊人员达3 万余人, 内部和周边的停车位不足1000 个。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队创新理念,积极协调对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科学规划,新增机非隔离护栏,设置就医机动车专用通道、救死扶伤专用通道、临时停车泊位、出租车临时港湾,拓宽公交车群众等候区,安装电子抓拍监控。同时,协调专门人员管理医院门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停放。通过合理调流、完善设施、重拳整治,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停车难、入院难、交通拥堵”问题。从此, 此处通行效率提升60% 以上,行车时间缩短至4―6 分钟。
济宁交警还综合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交通警情自动发现、事故现场精准定位、周边警力自动关联,让指挥调度更加扁平化、高效化。前端设备数据采集准确率提升7.3 倍,交通警情主动发现率达83% 以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