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模大战”已打响 人工智能何处去

2023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激发了各个企业研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热情。根据《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累计发布两百余个大模型。2024年初,又一批企业宣布其大模型通过备案。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人工智能热?面对人工智能研究热潮,应如何避免无序竞争、盲目发展,推动形成差异化、互补的产业体系?

2023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激发了各个企业研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热情。根据《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累计发布两百余个大模型。2024年初,又一批企业宣布其大模型通过备案。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人工智能热?面对人工智能研究热潮,应如何避免无序竞争、盲目发展,推动形成差异化、互补的产业体系?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发展热潮

当前,全球众多高科技企业纷纷展开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人工智能市场进入“百模大战”阶段。这种现象对人工智能产业究竟是利还是弊,需要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

“百模大战”已打响 人工智能何处去

一方面,“百模大战”能为经济社会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发挥市场机制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和其他领域发展。从成因来看,“百模大战”的产生与经济社会对大模型需求的增加,以及大模型本身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尽管大模型在宏观技术路径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产业对其应用需求不同,不同企业拥有的算力基础、数据资源和技术算法也不尽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百模大战”正是市场竞争的表现。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些有真技术、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大模型才能真正被筛选出来。这些大模型有望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为科学探索、技术研发、艺术创作、企业经营等诸多领域带来新机遇。

另一方面,目前“百模大战”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首先,大模型本身在技术层面就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现阶段大模型在自身结构和机制上的漏洞,信息和数据或将面临安全与隐私问题;受限于关键技术和算力瓶颈,不少大模型产品难以“突围”;大模型的知识表达和学习模式同样存在缺陷,回答可能会有常识性错误,甚至会有“胡编乱造”内容。其次,“百模大战”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可能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在限定问题边界、规范使用场景、拥有大数据支持的领域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但创投界目前存在盲目追捧人工智能,或利用人工智能包装概念等现象。这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每一次技术革命最终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利有弊,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对待人工智能热和“百模大战”,我们既要对技术进步怀有信心,也要以审慎态度面对其中的技术隐患和低效浪费等现象。

夯实核心技术形成特色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若想健康发展,就要夯实核心技术,避免无序竞争、盲目发展,推动形成差异化、互补的产业体系。为此,企业应发展核心技术、突破算力算法瓶颈。同时,地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产业基础和当地优势,发展人工智能及与之相关的产业。

首先,应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夯实创新底座。人工智能有三大关键要素:算法、数据和算力。其中,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算力的大小影响着人工智能迭代与创新的速度。因此,各企业应着力攻克技术难点,突破芯片限制,优化算法、提升算力,释放数据价值。同时,也要加强对底层技术和核心的技术研发,提升人工智能硬件国产化水平,为后续的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其次,应因地制宜,挖掘发展特色。在人工智能时代,地方需要根据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特点,以及未来更看重的新兴产业方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人才优势等做出相应布局,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例如北京发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的优势,注重核心软硬件的提升,推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区块链高性能技术研发等实现突破;上海立足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定位,明确支持各类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人工智能在经济金融、对外贸易等领域发挥作用;深圳大力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重点发展“千行百业+AI”,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安徽作为全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提出优先探索深度学习、脑机接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等场景。

最后,应在实际应用中推动人工智能性能提升。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取得极大的进步,深度参与到人类世界中,成为推动科技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力跃升的驱动力量之一。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应用场景这块“磨刀石”。因此,要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不断对人工智能进行优化。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伦理先行、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11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2022年缔约国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

    2024年2月20日
  • 大方向已定?2023年全国两会热议人工智能未来发展风向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随着“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火速出圈,人工智能再次映入大众眼帘,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焦点。近年来,我国在智能…

    2024年2月25日
  • 杭州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名单 各区将带头先行先试

    “发展区”培育名单的用意也在于此。“经过专家组筛选,综合各县市区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建设方案,优先考虑发展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和西湖区为杭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红华告诉记者,在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研发、产业培育、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学术交流等方面,这四名“尖子生”也将承担起先行先试的重任,探索可复制经验,进行全杭州推广。

    2024年1月30日
  • 广东举办全空间无人体系 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

    7月1日记者获悉,2024年广东省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近日在广州南沙举行。会上发布了南沙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清单与明珠湾超级示范应用场景。

    2024年7月3日
  •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AI技术融合发展

    近期ChatGPT引发高度关注,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ChatGPT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如何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纷纷发表见解。

    2024年2月25日
  • 用数字技术“智守”水利安全

    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使得水安全事件、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更加突出,水利治理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202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