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在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交了四项建议,其中有三项与汽车行业以及出行产业相关。
其中,他重点提及建设面向未来智慧交通的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大型驾乘模拟器),以应对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云耦合的新风险,同时摆脱对美、日、欧等国系统的依赖。
此外朱华荣在建议中还谈及汽车数据安全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国内曾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推动大型驾乘模拟器建设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因此也伴生了海量驾驶场景及用户数据。在朱华荣看来,这对车辆被动安全、智驾安全、信息安全领域提出更多挑战。
他举例称,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中人、车(含自动驾驶汽车、传统人驾车、机器人、飞行器等)、路、云耦合,将伴生极复杂交通场景恶性事故、大规模网络入侵与操控等新风险、新问题。
朱华荣提及,当前各汽车强国均已建成或在建集成车、路、云全交通要素在环的未来交通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大型驾乘模拟器),将前述问题在实验室环境中安全、可控地复现、分析与解决。
“然而我国在该领域暂空白,” 他表示,“这一领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现阶段我国各已建及在建中的小型驾乘模拟装置采用美、日、欧等国成套系统,软硬件高度依赖国外供应商,会带来数据安全、技术安全、经济安全等风险。”
因此,朱华荣建议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顶层设计推动大装置建设。
首先,他建议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科研平台,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建议联合多方建立产学研用融通平台,依托平台共建共用国际领先的驾乘模拟大科学装置及配套软件库、场景库,填补国内空白。”其次,他认为项目应纳入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以保障资源投入。
朱华荣还表示,研究并建设该大型科学装置有助于研究并形成芯片、OS、V2X、自动驾驶、AI算法、人形机器人等未来智慧交通重点领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界限
朱华荣的另一提案涉及汽车数据安全。他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由“硬件主导”到“软件定义”,汽车之于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已由“单一工业品”到“新数智空间”产品的属性变迁。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量大面广,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在车外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个传感器,可收集到规模大、覆盖面广的车辆数据。
此前,据官方人士透露,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多维数据,即不仅包含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目光、声音数据,还包括车辆地理位置、车内及车外环境数据、车联网使用数据等。
在朱华荣看来,此前出台的《数安规定》仅明确了部分汽车数据为个人信息,未明确其他数据的性质,而《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不属于个人信息,未明确整车厂对匿名化后数据可否使用。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亦未对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权属进行明确。
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非个人信息的边界模糊与权属不明,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也导致车企等不便对相关数据进行合法充分的处理和使用,不利于相关数据由“数据碎片”的分散化向“数据粮仓”的集约化转变。
朱华荣在建议中提到,需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他认为,车辆自身及零部件工况类数据,道路、天气等与外部环境有关的数据,无法识别到具体个人,应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
而车控类数据及应用服务类数据中的不同数据与个人的关联性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
另外,他认为,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还需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以促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环境
此外,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在朱华荣看来,汽车行业消费环节目前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市场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
比如,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部分环节仍不支持线上办理及流转;数据流通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部分地方政府对汽车行业制定的政策不统一,或行业部分政策相对缺失,导致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性、品牌竞争公平性、加速保有车辆更新换代受到影响;车险业务中间渠道多,保费不一致,消费者投保体验不佳。
对此,朱华荣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议推行汽车消费零售发票电子化,上牌办理流程线上化,实现便民流程办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第二,建议审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加快数据流通平台与机制的建立,赋能企业创新消费体验。第三,建议统筹完善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汽车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第四,建议推动车企与险企“总对总”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保险购买成本。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