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智慧的因子正渗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近年来,山东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全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城市数字化治理,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近年来,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及注册承诺制的实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市场主体注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使用虚假地址、模糊地址,甚至冒用他人地址注册的情况不断增多,扰乱了正常的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秩序,影响了地区社会秩序和营商环境的稳定和信誉,已成为全国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据统计,注册承诺制改革以来,仅淄博高新区每年因房屋被注册、冒用他人房屋地址注册等引起的投诉就多达200多起,因住所模糊、涉嫌虚假登记被驳回的就有500多起。在2019年淄博高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的部分危险行业企业排查时,因注册地址信息不准确,有1000多家企业处于“失联”状态。为有效破解市场主体地址虚假注册、模糊注册、冒名注册等顽疾,淄博高新区在借鉴外地市注册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本地实际,大胆创新改革,扩展应用功能,在全省率先打造“一房一码”房屋地址库,搭建了跨越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公安、民政、城市管理、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等多方面、多层级、多领域的使用平台,构建了“双百分百”成效的“一房一码”社会治理新模式。
主要做法
建立一个“云地址库”
为房屋办“数字身份证”
打破部门壁垒,破解数据融合聚类难题。淄博高新区把地址信息作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以其为枢纽,将分散在公安、民政、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地址资源进行数据归集,融合成一份全新的地址“底板”,打破地址信息多头管理、各自为用的格局,从源头上实现数据的有效关联和融合聚类;采集全域信息,解决数据虚假漏洞问题。在数据归集基础上,配合网格员、物业公司、各村居对高新区范围内的所有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房信息进行核准采集。内容涵盖房屋位置、房屋面积、房屋性质、产权编号、产权人信息、联系方式等房产信息,以及房屋注册企业的注册人、注册资本(金)、业务状态等商事登记信息。数据采集中,对缺漏地址、缺漏信息进行补齐,对注册信息与经营信息不一致的进行问题标记。经核查确认过的地址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赋予每栋房屋唯一的编码作为“数字身份证”,生成“一房一码”云数据库,以此确保所有房屋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完整;建立地址库纠正机制,确保地址库动态更新。在地址使用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街道社区、居民等使用者一旦遇到问题地址,可以通过问题地址反馈系统进行提示,信息采集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实,纠正后重新审核入库。同时,与房管部门系统进行链接,对新建房屋进行登记的,经网格员进行核实后补充至地址库,从而实现地址使用、纠正、更新的“闭环”。
搭建两个“服务平台”
让房屋拥有“共享户口”
为发挥地址库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打通与各方面政务应用系统的链接渠道,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更新。按照“一库两平台”的架构,利用数据库与分布式处理技术、模块化功能设计等最新技术,构造开放式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用平台上的任意功能模块,构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大厦”。地址库可为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入块”“上图”应用支撑,与各自系统建立数据接口,通过接口同步交换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通过上云上线,打通与用户的链接渠道,实现数据高效便利应用。目前,“一房一码”房屋地址库手机端应用小程序已成功上线“爱山东”APP、“山东通”平台,提供给房屋产权人和相关部门使用。用户根据提示输入产权人身份证号码或产权证号码或房屋编码,对产权人名下的房屋生成专属二维码,产权人可以凭借二维码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验证房产信息,无需经过繁复手续,提供复杂资料,提高服务便利度;以“山东通”为办公依托,提供给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公安、民政、城市管理、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教育等与房屋信息关联的单位进行数据查询使用。平台适用身份证、房屋二维码、数字代码三种查询方式,通过任一方式即可获取房屋完整信息,提升服务效率。除此之外,后台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区域、时间、类型等,灵活地进行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形成柱状图、饼状图、走势图等直观统计结果,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创新“N类应用”
提高社会治理质效
基于“一库两平台”的房屋地址库数据将成为社会治理的智能底板,政府和社会可以像绣花一样,在这个底板上绣出不一样的画卷。在行政审批服务领域,市场主体在登记注册时,以自己房屋进行注册的,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房屋编码、二维码中的任意一项,与地址库中的地址进行比对验证,验证通过方可注册,从源头上解决虚假登记问题;以他人房屋进行注册的,只有提供产权人房屋的编码,验证通过后方可注册,并同步推送信息至产权人,提醒注册行为,以此解决冒名注册问题;在市场监管领域,市场监管部门可直接通过应用地址库,对市场主体精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注册地址异常、法人信息与产权人信息不一致等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对虚假地址和冒用地址注册的市场主体通过撤销、注销等方式将其清退,减少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此外,房屋地址库还将广泛应用于水电气开户、流动人口管理、疫情防控等,实现基于地址信息的社会各类治理要素互关互联,达到建设成果在社会治理面“共建共享共治”的目的。
特色亮点
建立了基于“数据地址”的
大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改革,淄博高新区内13万多所房屋拥有了专属“身份识别码”,构成了精准、动态的“云地址库”。基于“一库两平台”的架构,地址服务接口为所有政务应用提供了空间位置服务,打破了部门壁垒,破除了“数据烟囱”,为部门、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应用支撑。“一房一码”房屋地址库在“山东通”平台、“爱山东”APP的上线运行,让100%准确率的地址库数据信息在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提高了事中事后监管质效
经过信息采集的第一层过滤,所有问题房产信息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被重点标识重新审核;经过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商事登记窗口的第二层过滤,严格的编码认证方式否决掉了所有虚假、冒名登记情况。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检查的市场主体数量大幅降低,精准度大幅提升,改变了过去“扫街式”监管和“运动式”执法带来的行政浪费,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形成了良性互动,事中事后监管质效大幅提高,“审管联动”效果显著。
提升了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度
通过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商事登记系统链接,市场主体在进行登记注册时,申报地址由“填写”改为“扫码”,扫一扫即可获得所有需要的信息,不再手工录入,节省登记时间;市场主体通过“一房一码”确认登记后,其它后续审批事项不再对住所(经营场所)进行审核(除特殊要求外),实现审批事项“一事不二审”;通过与水电气开户系统链接,可监测企业落地经营情况、居民人口情况、水电气用量异常情况等;通过与流动人口管理系统链接,可将流动人口信息与房东信息进行关联,方便流动人口管理;在疫情期间,通过与疫情防控系统链接,居民一键输入熟悉居住小区名称,自动匹配街道、社区、详细地址等,方便社区民警、网格员、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精准排查。
应用成效
基于“共建共享共治”的统一房屋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平台,实行房屋设码、房码认领、验码登记,建立起包含动态地址采集、更新、救济、入库等环节的闭环式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云”房屋地址库,为分类房屋“赋码”“办证”;通过建立“一房一码”服务平台,为商事登记“提速”“筑基”;通过创新住所应用范畴,为社会治理“赋能”“加码”。改革实施以来,高新区内13万多所房屋拥有了专属的“身份识别码”,构成了精准、动态的“云地址库”,住所登记精确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已有5万多家市场主体通过“一房一码”登记住所。改革实现了两个“百分百”,即房屋地址准确率达100%,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准确率100%。通过“云”数据延伸效用及强化部门协同,功能延伸至社会层级多方面,在处理住所投诉、核查相关住所登记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审管联动大幅提质增效,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明显。改革成效先后在2021年、2022年被《山东新闻联播》、闪电新闻等作专题报道。
思考启示
统一的地址库
是实现社会“共建”的前提
只有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社会治理数据融合聚类,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权限,才能破解各自为政、多重标准的问题,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局面,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一房一码”改革以统一地址为突破口,将与房屋地址有关的社会管理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了基于地址的社会精细化管理模式。
便利的服务功能
是实现成果“共享”的保障
平台只有能够帮助部门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服务,才能够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因此,“一房一码”改革推进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项目立项来源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下事中事后监管难题解决的迫切需求;信息采集目录清单来源于平台使用部门的调研结果;信息查询方式设立了身份证、房屋二维码、数字代码三种,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开放的服务平台
是实现社会“共治”的关键
只有与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才能发挥“一房一码”平台系统的价值。因此,“一库两平台”框架构建伊始,就坚持最大范围共享原则,为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平台提供标准接口服务,实现与各政务应用系统的关联,让各部门都能够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