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之一,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城市治理也时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屹立百年的历史建筑南京大楼有了一个1∶1的“活”的“数字孪生”――物理城市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都成为数字世界的虚拟映像,在静态建模基础上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昨天上午,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正式发布,以“一栋楼”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上海正对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行探索与创新实践。
大楼每时每刻都在“体检”
春节期间,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在百年历史建筑南京大楼的三楼,一名顾客被窗外的繁华景象所吸引,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这一可能带来高空坠物风险的举动,被南京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第一时间检测到,整座大楼的“数字生命体征”也产生了变化,系统自动向店内保安所佩戴的手环示警。当保安前往现场处置后,“数字孪生系统”随即显示窗户关闭,大楼“数字生命体征”也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在市城运中心的指导下,黄浦区与华为联合创新,选取了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打造了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
系统接入的数据类型涵盖了各个方面,如房屋权籍、房屋状况、历史沿革、保护要求等政府业务数据,大楼震动倾斜数据、烟感数据、电梯数据、温湿度数据、噪声数据等物联感知数据,对客流、吸烟、开窗、消防示警等各种事件实时感知预警的视频AI数据,以及人流热力、保洁消杀记录、环境数据、地铁运行、地下管网等数据。
借助这些数据,管理方得以从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并构建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相当于实时为南京大楼‘体检’,并输出综合报告。”华为上海云与计算业务部总经理张英梗说。春节期间,南京大楼顾客盈门,区城运中心感知到客流量已达中高风险等级,随即发布大客流预警,同时向大楼“数字孪生系统”发送配套处置通知。店内安保经理通过手环收到消息,立即组织人员启动客流管控预案。
通过解剖楼宇这个城市最小管理单元,这一创新实践优化了闭环管理机制,也积极探索了一条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道路。
数字治理,从一栋楼到一座城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运行管理的面越宽,各类城市运行的风险和问题就越多。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坦言,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一般的技术手段,许多问题已越来越看不清、管不了、处理不好。
今年初,本市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如何让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集成、共享、融合,成为摆在上海推进数字化治理面前的首要问题。
徐惠丽将此比喻为“瓷器店里捉老鼠”。通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科技智能管理正有效解决着疫情联防联控、社会管理资源调配、经济秩序维护、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不仅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出一个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数字政府,还“反哺”更广阔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不断激活市场活力,释放城市发展潜能。
此次发布的“数字孪生”成果是城市智能体在本市落地的首个创新场景,通过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虚实同步、情景交流,使过去可追溯、未来可预期,让虚拟服务现实、仿真支撑决策。发布会透露,未来上海将打造100个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发展100个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从城市数字化治理切入,带动经济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治理正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驱动力。”徐惠丽表示,基于城市智能体建设,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支持城市运行管理活动中的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从而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从一栋楼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