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汛!看无人机如何助力水流测速

夏季不仅炎热,还是暴雨的高发季节。目前全国陆续进入雨季,短时间内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等恶劣天气频繁发生,容易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流速的监测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调度也至关重要。监测数据有助于准确分析洪水的演进情况,预测洪水的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害,从而更有效地指导防洪工作的部署;在汛期,水文站会根据水流速度和雨量等数据来决定是否开启水库闸门进行泄洪,以保证水库的安全以及下游地区的安全。

无人机水流测速的应用在雨季、汛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防洪预警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防汛!看无人机如何助力水流测速

水流测速可在汛期、大雨时进行应急水流监测。不受监测环境影响,日常或应急均可在任意地点使用。可见光镜头查看灾害区域,实况回传指挥中心。

无人机水流测速不受气候、温度梯度、压力、空气密度、风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在全天候、全天时的情况下稳定工作;此外,由于无人机可以灵活部署和调整测量点位,无人机雷达水流测速仪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通过使用无接触的测量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人员作业的安全。在传统的人工测流或接触式测流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直接接触水流或相关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非接触式测流技术则避免了这些风险,在不直接接触水流的情况下,精确地测量水流速度、水位等相关参数;与传统测流方法相比,无人机载水流测速仪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流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多点位的数据采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水流状况。

无人机水流测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学、海洋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它不仅可以用于测量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水流速度,还可以用于监测冰川融化、洪灾预警和水质监测等方面。

传统的测流手段大多需要在岸基进行固定安装,需涉水作业,在高洪时期极易被水面大量的漂浮物冲撞而损毁,每年汛期水毁的设备较多,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也受到威胁。大多数传统测验设备也无法进行“单兵作战”,在应急场景下的人力投入巨大。

无人机可以搭载流速仪、水温仪和水质监测设备,用于海洋水流、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通过无人机对水流速度和方向的测量,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中,无人机可以用于监测河流、水库和水道的水流情况,及时发现水流异常和病害,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无人机可以搭载水流监测设备,用于快速响应水域救援任务,并对洪涝灾害中的水流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救援和灾害防范提供数据支持。

无人机水流测速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全面的精准和数据支持,降低人工测量的危险系数,提高工作效率,为防汛助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全国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视频培训班举办

    3月25日至29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矿山安监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全国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

    2024年6月24日
  • 宁波江北试用无人机自动巡防系统

    日前,在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的楼顶,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的航线在姚江上空逆流而上,对水域进行动态巡检。这是无人机自动巡防系统在宁波全市范围内首次使用,在地面机场等候的“飞手”可以完全解放双手,不需要紧盯屏幕操作。

    2023年11月27日
  • 谈谈防范无人机攻击的若干问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军事级)越来越成为可靠的战术武器,对基础设施、重大活动、重点目标造成了现实威胁,另一方面,我国却时常发生因防范无人机的技术应用不当引发的各类问题。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无人机攻击威胁的准确评估,采取了与威胁不相匹配的防范方式,简单化处理问题、防范风险。

    2024年4月5日
  • 兰州:到2015年 三万“天眼”无缝隙监控各街道

    今年年底前兰州市要在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成启动市级应急指挥平台,2015年底前完成武警兰州市支队应急统一指挥中心建设,各县(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50人以上的县(区)级应急处突防暴队伍,确保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和处置有关事件。

    2024年6月16日
  • 浅析电力安防监控发展新趋势

    随着国家发改委对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视,以及各类视频技术的普及,这些传统的安防应用正在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视频整合应用的崛起。

    2024年4月6日
  • 南昌校园重点部位要安装视频监控

    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方面,督查组将检查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02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