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低空经济切入点

低空产业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跨界融合等特点,门槛不低。逐梦这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的“蓝海”,更需找准竞速切入点,提升创新能力,不断为产业延链赋能。

低空产业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跨界融合等特点,门槛不低。逐梦这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的“蓝海”,更需找准竞速切入点,提升创新能力,不断为产业延链赋能。

不久前,《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在技术创新、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当下国内各地竞速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兴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业内专家认为,低空经济产业蕴含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有望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新引擎。

选准低空经济切入点

近年来,各地紧抓机遇,政策先行、规划引领,培育低空经济的消息纷至沓来。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低空产业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跨界融合等特点,门槛不低。逐梦这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的“蓝海”,更需要出台实事求是、切中肯綮的政策,找准竞速切入点,提升创新能力,不断为产业延链赋能。

发展低空经济,提升企业数量和质量,做强做精做专至关重要。梳理各地政策,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在布局低空经济时各有侧重,立足自身优势切入赛道。比如,工业大省山东就把目标锁定在无人机产业上,提出到2025年,培育10家左右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培育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优质企业。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创新要素向低空产业流动。放眼各地,广东省正加快推动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升级,推动航空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动力技术的商业化;北京储备了一批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在部分细分方向拥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山东则围绕无人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营造适宜的环境,不断为产业延链赋能。例如,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就需要支持先进整机研制,加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及材料配套;聚拢产业上下游资源,就要组建发展联盟,突破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产业标准体系;“掘金”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应用场景,更离不开数字低空“一张网”和完善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金融水”和“人才池”更是不可或缺……这些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张延川: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暗潮涌动

    智慧城市在当前阶段是把城市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网络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整体。是对传统意义上信息化的升华和飞跃,同时,智慧城市也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推手。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

    2024年6月15日
  • 聊城市技师学院信息化视频监控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聊城市技师学院信息化视频监控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聊城市技师学院信息化视频监…

    2024年2月11日
  • 大华将携广州创安视讯发布2007秋季新品

    09月28日,浙江大华与广州市创安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创安视讯)将在广州总统大酒店举办“盛世铸辉煌 共赢创未来—浙江大华与广州创安视讯携手打造07年DVR秋季广州新品发布会”。

    2024年2月5日
  • 达实智能:智联30+园区,格林美智慧园区数字化升级之路

    针对格林美集团园区的整体情况,达实在云端搭建数据库与服务器,然后通过内部网络与本地的通讯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对本地的闸机、门禁控制器、车牌识别设备、访客一体机、门禁控制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再通过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以此做到了大量数据的互联互通。

    2024年2月12日 资讯
  • 青岛急救车内外都装“电子眼”

    26日上午青岛市急救中心,一名救护车司机正在操纵摇柄,只见救护车前车顶上的摄像头随着司机的操纵开始“观察”起四周,车周边的情况清晰地显示在车内的显示屏上,随着司机调节焦距,站在50米外的人一举一动清晰可辨。

    2024年4月24日
  • 《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标准指引》29日在京发布

    智慧学习工场是一个全新开放的新型教育的实验平台,其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科专业集成化的架构,以灵巧教育为载体,设计全新的场景、流程和机制,为具备以能力为本位的成长流线,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现场和虚拟教育的融合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结合的基础平台,以及需求引领、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等特点的高等学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内核平台。

    202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