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幼儿园实现监控无死角

《标准》在技防建设管理方面上进行了详细规定,在大门口、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礼堂等主要出入口、走廊、食堂操作间、主副食库、危险化学品储存室、实验室等重要部位区域要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大门口确保能在夜间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进出车辆的车牌号。幼儿园监控系统要达到全覆盖、无死角。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近日,中国安防行业网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已经下发,《标准》力争从今年起通过3年的建设,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基本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

《标准》在校园人员安保方面明确

,学校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至少1名由正式在编人员担任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资质,并享受学校中层待遇。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的护校、消防、抢险救援、疏散、后勤保障、舆情应对等专兼职队伍。

配齐专职保安员:师生员工总人数1000人以下的至少配备3名专职保安员,有寄宿学生的至少配备4名专职保安员;1000人以上的每增加500人至少增配1名专职保安员;有寄宿学生的每增加300名寄宿生至少增配1名专职保安员。

北京市发布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幼儿园实现监控无死角

中小学应按照600:1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幼儿园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标准: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儿童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标准》要求加强门卫管理,

确保校门口24小时有人值守,做好车辆、人员进出登记,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校园;对重点部位及周边巡查每日不少于5次。

在上、下学时段,凡是有人员、车辆进出的出入口应当组织门卫或保安员在岗值守,维护人员、车辆出入秩序,做好巡查工作。寄宿制学校宿舍楼(区)设有管理员(女生宿舍管理员须为女性)加强住宿学生管理,开展夜间巡查每天应不少于2次。寄宿制学校放学后及夜间时段,至少有1名保安员在岗执勤。

标准》在技防建设管理方面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大门口、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礼堂等主要出入口、走廊、食堂操作间、主副食库、危险化学品储存室、实验室等重要部位区域要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大门口确保能在夜间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进出车辆的车牌号。幼儿园监控系统要达到全覆盖、无死角。

门卫室、安防监控室、学生宿舍楼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入侵警报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日,出入口控制事件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180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慧城市 知识可信赖评估 第1部分:框架》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3年9月14日,《智慧城市 知识可信赖评估 第1部分:框架》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简称“电子四院”)信息技术研究中…

    2023年9月25日
  • 物流机器人发展向好:物流产业智慧化提速

    物流机器人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等技术,自主地完成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物料搬运、装卸货、运输等任务的智能化设备。目前,在科技的赋能之下,物流产业正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加…

    2024年3月6日
  • 中关村中安公共安全视频智能应用技术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新当选的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胡志昂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联盟筹备工作组将继续完成注册手续,并在联盟正式成立后从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完善规范化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二是开展行业自律,营造健康风气;三是促进合作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四是找准自身位置,提高服务能力。胡志昂指出,希望各成员单位以联盟为核心,精诚团结、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好联盟平台作用,起到政府和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公共安全视频智能应用行业有序、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024年4月7日
  • 智慧城市科技催生“数字孪生”

    智能城市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可用于开发城市或社区的数字孪生模型,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新发展或其他变化。

    2024年3月3日
  • 加强对安防工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通知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展中介机构的精神,为进一步强化对公安部授权的安防工程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安防工程检验机构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为安防企业、用户和社会服务,现就公安部授权的安防工程检验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4年4月17日
  • 应急管理部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

    近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进展成效,并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

    202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