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结束的世界智能大会闭幕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正式对外发布《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照“统一共享、面向应用”的原则,将“指标引领、规划控制”的有效做法充分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上来,兼顾可操作性与前瞻性,将作为生态城指导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
指标体系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和ISO国际专家组成联合团队进行编制,具体设定“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民生”6类一级指标,根据先行示范、效果导向、突出特色等要求,确定了30项二级指标。
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分为6大类。
“基础设施”类 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共享率等3项指标,强调基础设施相互衔接、统一共享,接轨前沿科技,实现万物互联,为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服务”类 包括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接入比例等4项指标,全力推进数据统一汇聚、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智慧城市的升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动能。
“智慧环境”类 包括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覆盖率、饮用水水质实时监测比例等5项指标,聚焦智慧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智慧治理” 包括城市管理事项公众年在线参与度等7项指标,重点强调政务服务、公众参与,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
“智慧经济”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等4项指标,重在引导智慧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民生” 包括智慧学校比例、智慧社区比例,涵盖文、教、医、旅等多个民生领域的7项指标,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广大居民的核心诉求。
指标体系特点
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超前谋划、强化支撑、效果导向、系统实施”的特点。
超前谋划,突出先进性和示范性。 生态城充分借鉴比较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和标准,确保大部分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等7项指标达到100%;到2025年,城市信息模型(CIM)覆盖率等16项指标达到100%;到2035年,公共建筑能耗分项在线监测管理覆盖率等18项指标达到100%。
强化支撑,服务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生态城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设定了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覆盖率、生活垃圾产生量在线监测的小区比例等指标,使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与生态城原有的指标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效果导向,注重以人为本和公众参与。 生态城始终将居民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充分调研居民需求,确保设定的各项指标和后续行动可以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借鉴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的理念和经验,设定了“城市管理事项公众年在线参与度”和“公众参与绿色行为智能系统的比例”2项鼓励公众参与指标。
系统实施,完善评估机制与保障体系。 在制定指标体系的同时,生态城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智慧城市评估模型,并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确定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比较详细的路线图。生态城将按年度评估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落实成效,发布评估报告和智慧指数,从而形成逐年考核、不断优化的常态化机制。
编制背景
天津市十分重视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市委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将生态城打造成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生态城坚持创新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道路,智慧城市建设获得广泛认可。2013年,生态城荣获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8年,被列为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巴黎会议决议中提到,建议将生态城作为“ISO 37106――智慧城市运行指南”这一国际标准的联合牵头单位。
生态城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形成由1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物、数、人”3个综合服务平台和N种智慧应用组成的“1+3+N”框架体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