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冲击”传统新闻生产

随着大数据全面渗透和新技术跨界融合,今天的媒体形态正在发生改变,基于智能终端进行传播的智能媒体或将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新宠”。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提到,“智能技术向跨行业渗透,逐步进入相对理性发展时期。智能技术将继续改变媒体生态……”同样,近年来,国外针对智能技术与新闻内容生产的关系也做了大量探讨。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采编自动化革新新闻生产方式

7月21日,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发表文章《堪萨斯州一位调查记者三次被解雇》,以一名调查记者苦苦谋生的视角,关注了如今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性报纸的艰难生存之路。大数据使新闻故事的获取更加便利,加之采编自动化在一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应用,人们对新闻的获得更加轻而易举,且对时效性要求更加强劲,谁还去认真关注持续数月才能获得的“过气调查”。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近年来,欧美媒体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上颇有成效。写稿机器人、传感器、虚拟现实硬件等智能设备,将在信息生产中被更广泛应用。其中较为引人注目、具有更高应用性的便是机器人记者和自动化新闻。

智能技术“冲击”传统新闻生产

自动化新闻或新闻采编自动化源于一款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 Science),该软件是在2010年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联合西北大学新闻系和计算机系专家人员共同研发的。这一软件可以快速处理文字信息,根据给定主题,按新闻报道的通常结构写新闻报道,写作范围包括财经报道、体育报道等。哈蒙德认为,该软件相当于美国八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虽然当时有人质疑该软件只能撰写低质量报告式的格式化文章,但新闻采编自动化却被传媒界所看到,有专家预测,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这种机器人记者甚至会得普利策新闻奖。

近年来,随着美国联合通讯社等机构使用机器人编辑来撰写新闻报道等,新闻采编自动化也越来越多地被传媒界所应用;中国于2015年因新华社启用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而开启了新闻报道更智能的新一页。如今,依托于各种软件的自动化新闻写作,已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西方老牌媒体及新媒体所采用。

其实,机器人记者并非智能技术的强项,目前智能技术在媒体的应用更多还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然而,对读者来源、偏好等进行数据分析,自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内容的生产。此外,智能技术在传播层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如文章的推送服务、反馈信息的分析等。正如英国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对大数据思维所寄予的厚望,他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成百万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

多维度讲述新闻

自动化新闻写作虽“卖相”好,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格式化严重、新闻报道撰写模式相对死板等。因此,在众多智能技术中,如何超越格式化写作,“写”出更具有感染力的新闻故事,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有学者认为,虚拟现实可能会成为新闻故事的下一个重要发展领域。虚拟现实的意义在于拓展叙事,从内容到形式以更加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扩展。

在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便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了新闻报道中,读者可以模拟自己在叙利亚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于炮火等当地场景中穿梭。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将越来越多,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虚拟现实到底为什么会为新闻报道“增容”呢?美国学者迈克尔・海姆在《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到了相关答案。海姆表示,虚拟现实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构想(imagination)。沉浸指能够帮助人完全地沉浸在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交互指人对系统发送指令的维度增强,从以前只能通过鼠标、键盘等传输指令,到现在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对系统发送指令,而计算机也可以将各种信息通过传感器反馈给人;构想指系统设计者需要通过对系统进行合理甚至完美的设计,让使用者无法分清自己究竟是处于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显然,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新闻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

技术“情商”有待提高

虽然智能技术已经渗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诸多领域,但是,从新闻内容生产角度来讲,传统新闻记者的价值依然不能被替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媒介研究室主任殷乐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智能技术既是技术创新与应用,更是新的文化形态和人格伦理建构。

殷乐认为,机器人挖掘的数据体量大、效率高,数据类型多样化,自动化新闻扩大了整体新闻的覆盖面、形态和时效,弥补了人类的局限之处,也是大数据环境中对人的解放,让职业记者可以专注于新闻阐释、语境发掘以及意义建构。同时,自动化新闻的发展,对职业记者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和叙事能力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平庸的标准化语言、格式化分析和没有特色的叙事,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有学者认为,机器人记者与职业记者最大不同之处是“情感带入”问题。机器人记者主要是依赖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对信息自动分析和演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比人类更精准地处理一些“硬性信息”,但对于一些软性的情感却无能为力。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亚当・阿米蒂奇表示,软件程序目前还无法像人类一样注重文字和更多审美意义上的功能,也无法像优秀的职业记者一样将一个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情感分析、价值观判断等,情商不高是其最大弱点。

据悉,目前已经有研究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捕捉人们的情绪,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发生改变,机器人记者获得“情商”的那一天,或许并不遥远。而作为职业记者,更应该不断地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能家居系统升级 家庭安防市场入佳境?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安全的防范措施,“平安城市”、“平安社区”工程的纵深发展为家庭安防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在不少大中城市,人们选择高档公寓和别墅的同时,对家居安防的意识地不断提高。除了由房地产商和建筑工程商设计施工的安防工程和已有的“小区安防,保安人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了人们的自主选择与购买。作为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安防系统也将像家庭房屋装修一样,成为选择购房和购房后必须考虑的一项家庭开支。

    2024年4月13日
  • 新技术对战新疫情探讨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作为抗疫一线,AI影像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力量,许多AI企业纷纷推出CT+AI产品,助力一线医护人员抗疫。另外依托AI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影像筛查、疫情人员自主检查、疫情知识智能化问询等方面的显著功效,不仅疫区诊疗、救治获得了高效而精准的辅助,同时相关的医疗卫生资源与人力资源也获得了有效节约、配置和调用,此外更加保障了患者与一线人员们的健康安全。

    2024年4月5日 知识
  • 2025年,南京生态科技岛将建成全球领先人工智能示范区

    9月2日,南京国际软博会专场之以“人工智能示范区智慧南京新名片”为主题的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示范区顶层设计规划发布会,在南京市建邺区举办。会上,规划及安排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的红包政策发布。

    2024年6月16日 资讯
  • 2020技术趋势:量子计算、AI等关键词将重塑科技产业

    截至2020年,未来今日研究所已连续13年发布技术趋势报告。最新报告由研究所及其创始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艾米・韦伯(Amy Webb)联合发布。2020年报告试图揭示技术与未来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如技术如何影响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如何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等。

    2024年4月5日
  •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双高特高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专业群建设项目台式计算机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一、项目编号:11000023210200050075-XM001 二、项目名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双高特高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专业群建设项目台式计算机采购项目 三、中标(…

    2024年6月24日
  • 云网强基夯实中小城市数字化“底座”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开启,我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全面提速。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化部署,建设高速光纤宽带网络”。

    2024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