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火灾防治、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煤矿灾害预警与处置、化工园区事故防控、油气及危化品储运设施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32个项目。2017年度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11.9亿元,拟在重大综合灾害耦合、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范打击、煤矿灾害防控、危化品及工贸企业生产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场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等方面安排39项任务,重点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以及依靠智能化手段提高主动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的研究,39项任务中的2项任务拟定向择优(指南另发)。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于企业牵头申报或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每个指南方向原则上支持1个项目,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30个。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1.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
1.1 重大综合灾害耦合实验和模拟技术与设备
研究内容:研究多灾种及其耦合作用的实验技术和多尺度大型实验装置,研究灾害环境下的人员行为、灾害动力学演化与应对的大规模快速数值模拟技术及仿真系统;研究包括现场机器人和大型实验装置在内的多类型大数据融合分析与虚实结合的动态交互技术,研究基于实验-数据-仿真综合的重大灾害情景推演与集成分析技术,研发情景推演与综合分析平台。
考核指标:实验装置为公共安全提供模拟环境,可实现三种以上灾害及其耦合作用,最大风速≥70m/s, 高低温范围-40℃~70℃,最大雨强和雪强≥150mm/h,震动台尺寸≥3.5m×3.5m,火灾热释放速率≥2.5MW;数值模拟系统具备复杂建筑结构、火灾和危化品泄漏等典型灾害演化过程、人员与交通行为规律、及其交互影响的大规模快速计算和仿真能力;情景推演平台可实现与现场机器人、实验、仿真、数据系统的交互集成。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项。
2. 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
2.1 监管场所智能监控、预警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在押人员生理数据、行为、监管改造等综合信息实时采集技术;研究在押人员异常行为风险评估及心理变化趋势预测智能研判模型;研究监所内无线信号屏蔽侦测技术;研究监所周界防范与管控技术;研发监所内移动警务监管智能技术与装备;研究监所智能巡检值勤技术;研发在押人员外出智能管控技术与装备;研究基于狱内侦察的监所视频浓缩技术;研究袭警、冲监、闹监、越狱、脱管等突发案件的智能侦查预警技术。
考核指标:在押人员生理特征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0%,典型异常行为分类准确率不低于95%,行为分析相关理论模型和策略不少于5项;智能预警技术漏报率、误报率低于5%;无线信号屏蔽侦测技术支持多制式、多频段;在3个以上省份的12个以上典型监所(涵盖高度、中度、低度戒备等级)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8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2.2 犯罪嫌疑人特征精细刻画与精准识别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案事件嫌疑人生物特征及相关医学症候关联分子标记检验推断关键技术;研究体液斑痕中内、外源性特征成分高灵敏度检验技术;研究基于视频的动态生物特征识别与目标对象鉴定技术;研究指掌纹、足迹、人脸、虹膜、声纹等多生物特征综合应用技术;研制快速、便携、高通量法医DNA检测设备与试剂耗材;基于以上技术的集成应用,研发犯罪嫌疑人特征精细刻画与精准识别应用系统。
考核指标:特征刻画准确度>80%,年龄误差<4岁,一体化个体识别基因座数目大于90;人体组织属性准确判定不少于5类,检验斑痕特征成分不少于50种,最小斑痕体积10uL,灵敏度10ng/mL;形成不少于3款检测设备与配套试剂耗材,快速法医DNA检验时间小于1.5h,建立年检验量>100万人份的高通量法医DNA检验线;基于100万库容量的生物特征综合应用系统,比中率>95%;基于视频的人脸属性识别精度大于95%;虹膜识别距离>50cm,识别拒真率<0.1%且认假率<0.0001%。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2.3 毒品犯罪处置与戒毒康复技术装备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寄递物品、行李及人体藏毒的快速查缉装备;研究中远距离侦察制毒加工厂的技术与装备;研究缉毒动物训练理论与技术;研究疑难样品和复杂体系中毒品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新技术;研究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代谢组学与成瘾性判定技术;研究戒毒康复药物及心理干预技术;研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技术体系;研究毒情评估和绩效考评体系。
考核指标:研制至少1台快速扫描查毒装备,检测时间小于10秒,对于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漏检率低于10%;研制至少1台侦察半径不小于500米的冰毒等新型毒品加工窝点的车载侦察设备;形成至少1种缉毒动物训练新方法;形成至少2种毒品检测新方法;利用代谢组学、神经生物学方法发现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并开发吸毒筛查鉴定技术;建立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类和苯乙胺类物质的成瘾性判定动物模型及成瘾性鉴定技术,建立神经毒性评判标准;研发至少1种戒毒候选药物;形成至少2种戒毒康复心理干预新方法,干预成功率大于60%;建立一套毒情评估和绩效考评体系;制修订相关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2.4 社会安全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公安机关及社会有关公共安全信息资源的采集、汇聚关键技术,研究分布式架构下多类型数据的智能存储、语义检索、按需服务、漫游计算和标准化整合方法;研究基于内容保护的公共安全信息资源对外共享关键技术;研发面向立体化治安防控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研究监测预警和智慧警务高效协同技术;研究针对特定场所、特定目标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动态获取、综合集成研判和可视化分析技术,研究安全危机主动预防和快速处置方法;基于国产云计算平台研发社会安全大数据应用和公共信息资源服务技术。
考核指标:平台系统架构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信息整合不少于千亿条有效数据;数据加载、抽取速度不少于每秒10万条记录;对于百亿级数据规模下针对特定场所和特定目标的数据检索,检索时间不大于2秒;实现面向视频图像等多类型公共安全数据的内容脱敏和对外共享;提出不少于50种针对各类犯罪行为的监测预警模型;社会安全大数据公共服务系统与5个以上行业部门对接,提供10种以上社会公共服务,成果在公安部及3个省级公安机关的云计算平台上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6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5项。
2.5 案事件现场勘验与目标关联分析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案事件现场主客体、媒介环境、时空等全要素信息演化规律与快速采集、研判技术;研究现场四维重建与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植物学、孢粉学的区域环境推断与物证溯源技术;研究爆炸、纵火现场残留物和产物的综合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现场电子设备检验鉴定技术;研制各类物证的现场快速发现与临场检验装备;研发法庭科学地理信息标记系统;基于以上技术的集成应用,研发现场勘验数据可视化展示与目标关联分析研判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的现场勘验技术可用于4类典型现场,整体勘验时间缩短20%以上;物证区域环境推断与溯源准确度大于85%;法庭科学地理信息标记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达2km×2km;形成国产化、便携式现场物证快速发现提取与临场检验设备不少于3台套,检验时间小于30分钟;形成现场勘验数据可视化展示与目标关联分析研判系统1套。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
2.6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
研究内容:研究驾驶人的驾驶操作状态与车辆行驶行为的交互影响机理;研究行驶车辆安全性网络诊断、车辆安全隐患在线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客运车辆重大交通事故下的应急逃生、自主救援等关键技术;研究道路交通行为立体化监测、不良交通行为取证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与短临预测预警、行驶车辆安全风险主动干预等关键技术;研制高可信智慧安全驾驶、客运车辆一体化应急救援及交通安全信息化执法等装备;集成开发具有车辆安全性诊断、自主报警定位及交通行为特征谱等功能的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覆盖不同道路类型和驾驶人群体、车辆类型的人―车状态对应参数的数据库;构建通行车辆安全性诊断与测试平台,实现车辆安全隐患的在线预警;重大交通事故下客运车辆自主报警定位时间不大于1秒;不良交通行为取证有效率达到95%以上;车辆重大交通安全隐患预警时间不大于5秒;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系统在5个以上省域内应用示范,示范车辆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0%以上;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2.7 职务犯罪智能评估、预防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信息的职务犯罪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技术,犯罪社会关系链及目标对象识别模型;研究海量多样反腐案例的特征发现和分析方法,多维多模腐败案件发展态势预测及模拟推演;研究反腐舆情动态智能抓取、自动甄别评估技术,多源异构举报线索研判和辅助决策;研发基于行贿档案信息的反腐防控决策模型,构建行贿档案综合管理与评估系统;建立反腐案件综合研判的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建立职务犯罪领域的自动发现、评估、预警模型不少于5个,原型实验系统不少于10个并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8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犯罪发现与预防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数据库等不少于10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