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成立 智能化缓解“城市病”

将利用智能交通集成平台构建立体交通信息体系,将离散区域内、不同领域内的数据加以集成整合,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同时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对交通状态信息的感知获取渗透至行业领域的关键节点,实现精细化监管,有效降低闲置资源浪费,有效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未来的交通出行,人们可以不断享受到智能交通带来的巨大便利。致力于提供更全面的智能交通建设服务的“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揭牌诞生。公司总经理常光照说:“智能化红绿灯”以及“竖向立体停车系统”已经在上海试点。


  部分路口红绿灯将可调


  为缓解道路交通车流拥堵,“智能化红绿灯”已应运而生,且正在试点。“我们不仅要建设智能可变车道,对红绿灯的控制也将更加科学化,可通过智能化技术进行时间分配,红绿灯可根据实时车流量进行可变式调整,而不是固定化设置。”常光照说。


  一般而言,红绿灯的时间配置是固定的,如A向红灯30秒,B向红灯45秒。“而在智能交通体系中,红灯时长是动态的,根据道路网络预测流量进行实时配置。”常光照介绍说,要打造这样的红绿灯,仅靠一家生产商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数据和路网数据。


  因此,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中,除了传统基建企业的参与外,还需要通信、互联网及交通装备企业的参与。如果只是建筑、装备、科技类企业单打独斗,最多只能在设计、建设或者通信、运营单个领域做到“专家”。


  此外,上海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智能管理,未来将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建设智能化的绿色公交运行机制和支撑平台,已经考虑建设的解决方案有“有轨电车智能运行管理平台”、“公交优先运行管理平台”、“BRT调度管理平台”、“车站人流监控及预警系统”、“轨道监控及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等。


  竖向立体停车占地面积小


  为解决市内停车难以及交通拥堵,智能交通将大有作为。为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建设城市智能停车管理平台很有必要,而“竖向立体停车系统”目前已经在实施。竖向立体停车系统


  “我们已经完成方案设计的‘竖向立体停车系统’,将设置在人流密集区如医院、重要商区等地段。这些地段的停车资源极为稀缺,所以利用‘竖向立体停车’占地小的特点来建设停车点尤其需要。”常光照介绍,该系统占地面积只有120多平方米,可以停100多辆小车,平均一辆车只有1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这样的立体化停车设施就能融入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停车效率,包括停车的安全性也可统一考虑。


  桥隧交通流量亟待平衡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说:“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桥隧在使用上是不均衡的,有的时候很堵,有的时候很宽松,有时这边堵,有时那边堵。要均衡流量,也可以考虑通过智能交通的手段来分配调节――市民出行无非是从甲地到乙地,并不在意非要用某一种交通工具,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为出行提供服务,而不是为交通提供设施。眼下主要是为出行者提供服务,满足人们出行的时间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出行成本的承受力,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交通将大有可为,有益于提高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陈小鸿说,作为运维平台,我们可以把一段时间的路网数据、流量数据集中进行分析,为市政交通提供合理的资源调配方案。


  据介绍,以往沪上建筑、装备、科技类企业一直是“单打独斗”,最多只能在设计、建设、运营单个领域做到最优,而现在三方联合成立智能交通公司后,可以将交通规划、设计和建筑建造技术,与互联网、通信技术更好结合起来,提供智能交通全生命周期集成、设计、建设、运维一体化的全面服务。通过各方联合,智能交通公司不但可以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的优势市场资源,更能依托彼此先进的顶层设计方法、丰富的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经验和强有力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为智慧城市的交通发展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将致力于解决“交通堵”


  上海智能交通公司成立初始,便致力于为城市交通解决最大痛点――交通堵。上海智能交通公司与中国通信运营巨头――中国联通已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中,通过在窄带物联网应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平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从上海起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各地城市的落地与应用,共同为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


  总经理常光照表示,将利用智能交通集成平台构建立体交通信息体系,将离散区域内、不同领域内的数据加以集成整合,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同时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对交通状态信息的感知获取渗透至行业领域的关键节点,实现精细化监管,有效降低闲置资源浪费,有效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比一般交通信息共享更为前端的是,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有一个完整闭环的互动。在整合城市交通的同时,他们将对收集的设施运维数据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信息情况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反过来指导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

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成立 智能化缓解“城市病”
阅读剩余 3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某银行分行网络集中监控系统案例分析

    传统的银行营业网点的模拟图像监控体系通常是基于本地监控,即各营业网点各自组建监控体系,网点之间、网点和支行之间缺乏监控信息的有机联系。由于网点和支行之间无法共享监控图像信息,一旦网点有事件发生,上级单位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情况;加上监控中心均设在各网点本地后台,极易被人恶意破坏销毁监控信息数据。因此,实现数字智能化网络集中监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024年4月6日
  • 牵头攻坚车路协同关键技术 金溢科技站在智能交通创新风口

    金溢科技以ETC为基础,在车联网技术研究上不断努力,从ETC2.0跨越到V2X。V2X实现车车(V2V)、车路(V2I)和车人(V2P)实时信息交互,构建交通要素无缝全连接的智能交通基础体系,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的交通出行方式奠定基础。

    2024年4月17日 知识
  • 智能照明引领LED家居照明潮流

    国际上很多的照明品牌已经在使用智能化照明系统来配合方案实施。例如英国2014年照明设计奖的照明智能控制奖项颁发给了“喜万年”,其产品与有机反应传感器自动化设备启用,可用照度日光和维护,节约能源,提供了完美统一的光分布,大大提高照明空间。智能化照明技术的发展引领着照明设计一个新的潮流,给人们一种自由调控的体验。

    2024年4月25日
  • 天地伟业解析智慧河南城市建设

    目前,智慧城市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从而在公共安全、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物流、养老等各个方面实现智慧的定义,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智慧的定义并且相互之间信息共享、完美结合才能构建起真正的智慧城市。

    2024年4月15日
  • 智能语音通信产业联盟成立 探讨“语音通信产业智能化的转型之道”

    近日,“智能语音通信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在国际虚拟运营大会暨中国增值电信业务高峰论坛(MVNO/VAS Summit 2017)上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2024年4月15日
  • 工信部力推工业大数据发展 传感器迎来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工业大数据作为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以及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大数据”“两化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综合性政策与指示,全面指导我国工业大数据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及其标准化进程。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