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来了

2017年5月1日GB/T33135-2016《信息技术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采集设备通用规范》的正式实施也引起了业内对指静脉识别的关注。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打得火热的情况下,指静脉识别的这一壮举是否将掀起另一场“腥风血雨”了呢?

在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大为火热的背景下,英国一家超市九月份率先实现用指静脉识别完成支付成为全球首家允许购物者用该方式完成付款的超市。其实,不仅是国外,国内在2017年5月1日GB/T33135-2016《信息技术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采集设备通用规范》的正式实施也引起了业内对指静脉识别的关注。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打得火热的情况下,指静脉识别的这一壮举是否将掀起另一场“腥风血雨”了呢?


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来了

    指静脉识别是什么?


指静脉识别是通过手指静脉中的血红蛋白会吸收近红外线从而形成血管影像,通过传感器获取手指静脉图像,并经算法处理成特定的指静脉特征模板进行身份识别。它有别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的是其识别的是活体内部的信息为特征,被定义为是第二代生物识别。其优势在于不受身体表面破损、油污、出汗、起茧等的影响。而在安全性方面,指静脉识别因不需要完全接触,不会像指纹一样留下痕迹,又是内部信息不像人脸识别一样容易被复制,因此目前还没有被破解,即便未来有能力破解,也需要复制整个的指静脉模型在技术与成本上有很大难度。


指静脉识别从商用走向民用


指静脉识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发现可追溯到1983年,在日本、韩国的发展较为成熟,在银行ATM登陆、门禁、个人电脑登陆有较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厂家。2008年指静脉识别在国内开始商业化的应用,到2016年占据生物识别市场3%的份额,而在此次的深圳安博会上,以指静脉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指纹锁、安全柜等,将指静脉识别技术引向民用领域。


指静脉识别未来路还很长


指静脉支付、指静脉锁的应用,已经国内指静脉识别技术规范的出台,这些无不昭示着指静脉识别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那么,其是否能像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这样一炮而红呢?在笔者看来,尚待时机。一方面,指静脉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尚待完善,虽然其被认为是长期稳定的,但是否真的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尚待验证;另一方面,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基础识别设备目前成本仍较高,是其全面推广使用的阻碍。而追随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虹膜识别发展的路径,指静脉识别技术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来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带来便捷生活

    除了方便个人生活,人脸识别技术也为城市安防提供了“智慧大脑”。与声音、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相比,面部信息具有非接触、非强制、易采集的特点,结合城市监控高清化的普及,从海量监控视频中采集有效数据不再是难题。

    2024年7月27日
  • 行者集团携手北京奥运,打造08中国安全行

    承担 2008 奥运人脸识别报警联网系统建设的行者集团,是一家在中关村注册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旗下共有包括产品营销、技术开发、软件、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技术、技术管理咨询、系统集成等十几家高科技企业。

    2024年2月5日
  • 出入口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入口系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技术融合发展,市场深入应用。未来,也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2024年4月8日
  • 使用移动人工智能构建更智能的应用程序

    移动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已经快节奏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游戏。 2020 年,移动人工智能领域估值达到 21.4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 4.5 倍。可以肯定地说,移动人工智能将继续存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项创新技术如何 用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2024年4月21日
  • 浅谈生物识别技术在核电站安全中的应用

    朝核六方会谈,犹如一场旷世马拉松比赛,只能看到想象中的终点。而会谈的关键内容就是讨论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核能应用及核武保有的权利,可见,人类对核灾难刻骨铭心的恐惧,对核威胁的关注。但外部的核威胁似乎还有点虚幻,内部的核安全却是实实在在,一场核大战的发生概率也许为几亿分之一,但一场灾难性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恐怕就为万分之一,甚至更大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人们想到了,同时也正在做。

    2023年9月16日
  • 生物特征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态势

    金融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典型且重要的领域。作为一种平衡安全与便捷的认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兴起,它为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和优秀的用户体验,愈发成为金融企业一项“必备技能”。其中又以指纹、人脸、虹膜、静脉、声纹为当下主流。

    202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