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打造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在业内人士看来,《实施意见》的出台,加上大数据产业、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等优势,上海的人工智能(AI)产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推动各行业、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实施意见》在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加强人工智能科研前瞻布局以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上海超大型城市有序治理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并积极培育以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为重点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着力提高以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软件为重点的产业核心基础能力。
融合应用场景
其中在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方面,提出强化智能感知优化城市综合运行,提高城市安防、环境、基础设施等管理能力。推动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在社会综合治理、大人流监测预警等领域深度应用,增强城市智能防控能力。推动动态感知网络在公共安全监控、自然灾害预测、环境监测、河道监管、食品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城市综合环境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电力、给排水、燃气等管网,建筑能耗监控和安全运行监测,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领域的应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智能有序运行。
另外在强化决策辅助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提出推动司法业务智能化记录、核查、评价,推动执法管理智能化联动,促进智慧法庭建设。推动智能交互学习、数字文化展演等应用,提高教育文化服务体验感。
在交通领域,提出利用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航运服务效率。推动实时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在城市交通规划、路网客流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等领域应用,发展智能化停车场,探索建设无人驾驶汽车应用、城市交通非现场执法等场景,提升交通智能化组织和管理能力。
产业集聚发展
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提出融合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支持人机共融特性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抢占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制高点,以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在集成发展智能硬件产业领域,丰富移动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可穿戴等领域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加快实现智慧娱乐、生活健康等领域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积极开发智能监控摄像头、服务器等智能安防产品,大力发展全数字放大器、平板探测器等智能医疗模块,加快推进电网巡检、空域侦测、物流配送等领域智能无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智能视觉设备、光学检测系统等智能传感控制设备研发及应用。
另外,在协同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引领发展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突破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方面也做了细致的规划。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