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准确查出未年检车辆信息,大量智能机器人助力政法工作提质增效,大数据应用让犯罪都可以“预测”,进而协助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精准有效预防打击……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如今,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装备开始融入政法工作领域,逐渐成为政法工作的好帮手,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优化升级。
快速查出未年检车
提到帮交警查处违法的科技设备,很多人都会一语道出“电子警察”这个词,但交管部门的另一“神器”――缉查布控系统,很多驾驶员或许还有些陌生。
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违法司机认为,高速公路上交警少,即使漏检车辆上路也不会被发现。但对于缉查布控系统来说,不仅是车辆违法,就连驾驶证漏洞也难逃“法眼”。
12月14日中午,记者在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间办公室里,听该局秩序管理科科员孙浩城讲述缉查布控系统的先进功能。
孙浩城说,缉查布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车辆号牌被警方录入缉查名单,缉查布控系统卡口的监控设备捕捉到涉案车辆后,便会自动比对并向交警发出提示警报。交管部门收到报警信号后,可迅速指挥沿线执勤交警布控查缉,从而提高对嫌疑车辆的查获效率。
正说着,眼前电脑屏幕上系统发出提示:市区海光寺路口处一辆灰色轿车涉嫌逾期未年检。孙浩城立即通知正在该路口执勤的南马路大队海光寺岗组民警卢军,不到10分钟就成功拦截到该车。
原来,车主杨某因琐事太多忘记年检,卢军对其开出罚款200元、驾驶证扣3分的处罚,而后进行了相关安全教育。杨某表示一定尽快完成年检,以后会自觉主动检车以确保车辆安全。
孙浩城指着屏幕上缉查布控系统的多个备选项告诉记者,该系统能够查处的违法行为不止车辆漏检,还能查处套牌或假牌车辆、报废车辆、驾驶证异常期间驾车等多种违法行为,甚至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或车辆被盗等案件。
据介绍,今年以来,仅车辆逾期未检验违法行为,缉查布控系统就在天津全市范围内“侦查”到27262起,有力敦促大量未年检车辆完成检测,进一步保障了市民的安全出行。
机器人促提质增效
为推进“智慧法务”建设,今年4月,福建首台导诉机器人“小法”亮相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厅进行普法和诉讼指南;7月,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推出问答机器人“小崇”,依托2800万法律案例大数据平台,提供智能咨询、智能评估、在线纠纷解决等服务。
在这个人工智能大放光彩的时代,大量智能机器人已走进政法机关,或解答法律问题,或协助执法办案,或辅助量刑审判,有效提升执法办案效率,减轻一线人员工作压力。
今年3月27日晚,周某饮酒驾驶,在江苏省苏州市城郊撞到行人刘某,致使刘某摔进事发路段树丛当场死亡。肇事后,周某驾车逃离现场。6月1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该案。
办案过程中,吴江区检察院刚启用不久的“案管机器人”提示需补充涉案物证。检察机关将此信息反馈给公安机关后,公安机关根据补充证据意见,完善了证据链,更好地推动案件的办理。
吴江区检察院检察官沐惠娟告诉记者,“案管机器人”是检察机关案件办理、对外监督、内部管理的全覆盖、全流程、全留痕和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软件平台,细分为案管大数据应用平台、侦监公诉、执检智能辅助平台等多个系统,贯穿整个司法办案活动。在其协助下,审查意见书、讯问提纲、补充侦查提纲等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减轻了文案工作负担,提高了办案效率。
正如沐惠娟看到的那样,在案件量不断增长的今天,仅靠加人、加班提高办案效率已经难以为继,而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可以让机器完成,一些琐碎程序可以靠信息技术简化。
江苏苏州法院推出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将其应用到庭审及合议记录中,基本实现说、录同步,实现庭审过程100%完整记录,庭审时间缩短30%至50%。合议庭合议不用书记员记录,合议时间平均缩短30%。
为解决“人难找、物难查”,广东深圳法院建立“鹰眼查控网络平台”,创新地将44家联动协助单位互联互通,执行工作的查、扣、冻一体化完成,执行案件的查控周期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两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鹰眼查控网络平台”累计查询到财产近971万项,冻结银行存款98.93亿元,实际扣划金额50.35亿元,大批“钉子案”“骨头案”迎刃而解。
提供有益参考建议
大数据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通过海量的数据汇总分析,可以梳理总结出大量客观事实及相关规律,从而为相关政法工作提供众多有益参考和建议。
上海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新技术,研发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具有证据标准指引、单一证据合法、合规性校验及证据链完整性审查判断三项核心功能,于今年5月3日上线运行。
据了解,这一软件系统连接公检法三机关,形成新的办案流程,初步实现信息共享,在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建立统一的刑事办案平台,消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壁垒”,初步实现刑事办案网上运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帮助公安机关预测犯罪行为,为执法办案节省大量警力。如今,江苏苏州警方将设想变为现实。
据悉,苏州警方研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测系统,被形象地称为“犯罪预警系统”,它能像预测天气一样预测犯罪行为的发生。
今年4月中旬左右,犯罪预测系统预测到一起电动车失窃系列案件中的嫌疑人会出现,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唯亭派出所民警连续蹲守,到第三天晚上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正当大家心里打鼓时,两个左右张望的可疑人员出现在监控范围内。当两名犯罪嫌疑人准备再次作案时,民警迅速出击,人赃俱获。
这套系统何以如此神奇?据介绍,“犯罪预警系统”包含多方数据。首先是以往犯罪行为的地理位置标注,其次是高危人员管控,包括有犯罪前科人员的上网时间段,加上各个方面大数据的汇合,系统据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相应的犯罪信息提示。
据了解,唯亭派出所从2014年开始使用犯罪预测系统指导巡防工作。在过去的巡防中,侦查工作只有在案件发生后才展开;如今,从“案后研判”向“案前预警”转变,安防成效非常明显。该所辖区侵财类违法犯罪警情逐年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5%。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