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其中交通问题较为突出。高德地图联手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应用服务,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计算,提供城市交通治理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如果将人工智能理念植入城市交通管理之中,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会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答案是,它将打造出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日前,移动出行平台高德地图联手阿里云在北京发布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战略,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也首次亮相。据了解,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应用服务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城市交通治理解决方案,打通城市数据神经系统和城市交通疏导系统,服务于政府部门;右脑是城市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公共出行调度系统、智能引擎规划系统和无人驾驶高精地图,服务于用户。
早在2016年,在杭州市政府和阿里云的大力推动下,杭州市萧山区就率先拥有了“城市大脑”,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向城市拥堵宣战。经过1年测试,2017年10月,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城市大脑1.0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覆盖杭州主城区莫干山路区域等主干道、南北城区部分快速路及萧山城区。科技部宣布将依托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也意味着“城市大脑”有望成为更多城市的“标配”。
如今,各地正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其中交通问题较为突出。在努力实现城市各领域信息数字化的同时,这些数据大多是离散的,并没能形成交互与合力。
“为城市安装一个‘大脑’,就要让城市自己学会‘思考’。‘城市大脑’和人类大脑的运转机制很类似,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来自视觉、听觉等感官,而‘城市大脑’获取的信息来自交警、视频监控摄像头等提供的城市大数据。”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城市大脑”的出现,将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融合计算,打造一个智能平台,实现城市生命体征感知,搭建起数据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致力于解决“数据各自为战”的问题,从而有效治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顽疾。
“我们也许无法创造出更多的资源、更宽敞的道路,但可以让现有资源得到更科学、充分的利用,去解决那些人力无法企及的瓶颈问题,减少管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让社会运行变得更加集约和高效。”闵万里说。
从交通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城市大脑”能将资源迅速匹配给最需要的目标。在杭州市萧山区,如果120救护车要去某地接治病人,再送到医院救治,“城市大脑”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可在1秒内计算出救护车的行驶路线,如几点、几分、几秒到达沿途哪个路口,再将这些信息实时同步给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会基于救护车到达时间,提前做好信号灯配时调整,将相关路段等待通行的社会车辆清空,当救护车到达每个路口,等待它的都是“空空如也”的街道,确保救护车“一路绿灯”抵达医院,可以节省出一半的抢救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简单地要求社会车辆禁行或让行,而是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保证最有需要的车辆被分配到更好的城市道路资源和时间资源。
不仅如此,在杭州市主城区,每逢早晚高峰期,“城市大脑”都会实时调控高架路进出闸道路口的信号灯,使车辆在高架路上的行程比以往缩短4.6分钟。借由对道路资源及时间资源的再次分配,帮助广大市民每天都能早一点回家。
在苏州,“城市大脑”能够对工业园区主干线公交线路进行智能化调控,在不改变车辆数量的前提下,动态调整每辆公交车的发车时间。“城市大脑”可以精准预测到几分钟之后在哪个车站会有人下班需要乘车;或者由于某项重大活动,在何时、何地会出现大量人群。调度室会根据信息迅速加开班车,甚至提前发车来满足乘客的需求。
“‘城市大脑’不仅是科技创新,也是机制创新,它加速了从‘数据封闭’到‘数据开放’的观念转变,通过打通城市的神经网络,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决策和运营。”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按照阿里巴巴对“城市大脑”的未来构想,交通治理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自此开始,数据将为社会经济贡献价值,解决仅靠人脑无力谋划的城市发展问题。
据悉,此次正式发布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将为行业用户提供基础预警、诱导、事件管理、研判解决方案,对智慧交通体系的整体建设影响深远。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在国内50个城市落地,预计平均为用户的每次出行节省10%的时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