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成立创新研究院 设人工智能等五个方向

7月19日,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究院在该校宏福校区正式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创新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功能材料、网络空间安全和军民融合技术五个方向,逐步建设为五个研究院,打造研究院集群,形成科技创新聚集效应。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7月19日,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究院在该校宏福校区正式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创新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功能材料、网络空间安全和军民融合技术五个方向,逐步建设为五个研究院,打造研究院集群,形成科技创新聚集效应。

据介绍,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究院是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网络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学校科研组织模式和人才激励政策,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创新平台,实现资源特殊配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功能材料、网络空间安全和军民融合技术五个方向,逐步建设为五个研究院,打造研究院集群,形成科技创新聚集效应。

该研究院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认知计算技术与应用、知识推理技术与应用、智慧教育技术与服务为方向开展原创和应用研究,以“高精尖”、“产业化”为特色和目标,致力于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支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的研究队伍, 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研究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成立创新研究院 设人工智能等五个方向

乔建永校长表示,创新研究院建立的目的就是在新时代探索政产学研更加高效的协同创新。人类科技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大逻辑时代,向信息科技也提出了划时代的新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邮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任务,一次性推出五大主题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精心谋划、发挥优势、集聚资源,积极面向网络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三城一区”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科研、人才和区位优势,希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实现校地共赢,为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发展贡献出学校的力量。

北邮创新研究院将围绕协同创新需求构建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以高精尖产品为导向,以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宗旨,按照“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围绕创新链组织人才链”的思路,努力推动创新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15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协办,人民邮电报社承办的2015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9月21日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7日
  • 电子警察车牌识别技术系统构架分析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5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警察系统中,通常一台500万工业高清摄像机可以覆盖最多4个车道。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智能算法技术的发展,电子警察系统已不单单是闯红灯抓拍等违章抓拍的功能了,还具有了其它一些强大的功能:(1)车牌识别;(2)卡口监测;(3)交通流量统计。

    2024年4月15日
  •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公交管理与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交通”概念的产生,智能公交与新技术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公交产品与应用将在未来逐步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城市交通将进入“云交通”时代。本文将重点讲述云计算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

    2024年4月9日
  • 到2020年,山西大数据产业产值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

    6月19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将从信息消费基础建设领域、信息消费产品供给领域、信息消费生活和公共服务类领域等重点领域入手,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成长。

    2024年10月17日
  • 智能交通行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开发了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的多时间尺度预测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存储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精度及信息提供的种类。对于出行者来说,获得实时、预测和反映历史规律的道路网络交通状况信息,已经日益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

    2024年4月14日
  • 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助力智能化安防建设

    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计算的软硬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至今已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信息综合处理的专门技术,并很快推广应用到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自动控制、交通管理和医疗诊断等多种领域。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