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创新救助管理

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把提高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成功率作为重中之重。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天津市民政局与市公安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由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与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紧密协作,利用图像解析中心技术手段(以下简称人脸识别技术)辅助辨识滞留人员身份。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今年以来,天津市民政系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第一时间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导救助管理工作实践。该方案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始终保持善作为勇担当的姿态,直面救助管理工作中部分受助人员长期滞留等难点和痛点,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天津市救助管理服务,筑牢民生底线。

“对,这个人就是我老叔!”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区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李某的侄子通过视频通话看到了一组受助人员的照片,并认出其中一人就是他的叔叔,他感慨道:“老叔,三年了,可找到你了!”那组受助人员的照片贴在塘沽区救助管理站寻亲栏里,他们都是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

天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创新救助管理

作为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流经地之一的天津市,年均救助量1万人以上,在众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的患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这部分人员往往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难以查明籍址而滞留在救助管理站内。

此前,对于滞留的受助人员,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通过报刊、广播、全国救助寻亲网等传统媒体发布寻亲公告,同时,利用今日头条弹窗、微信公众号、DNA血样比对等多种技术手段,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寻亲。据统计,2017年,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共帮助758名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与家人团聚。但仍有近400名受助人员滞留。

其实,近400人,是多年沉淀下来的流浪乞讨人员滞留数量,对于天津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这已经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这400多名滞留人员也正是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痛点。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是相对较好的选择。那么,如何提高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救助的成功率,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呢?就在这项工作处于缓慢推进的状态时,天津市民政局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加速了这项工作的进程。

在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制订的《关于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以善作为勇担当的实际行动,为深化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成果,打赢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攻坚战开好头、起好步。

善作为、勇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不回避,迎接挑战不退缩。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把提高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成功率作为重中之重。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天津市民政局与市公安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由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与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紧密协作,利用图像解析中心技术手段(以下简称人脸识别技术)辅助辨识滞留人员身份。在身份基本确认后,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会与受助人员流出地政府部门核实信息,确认人员身份后,家属可以到站接回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也可以护送受助人员返乡。

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技术成功链接到救助管理工作中,寻亲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427名滞留人员进行了比对,共反馈156个比对结果,反馈率为36.53%。其中,111人确系本人已返回原籍,22人等待原籍确认,反馈比对成功率为71.15%。

受助人员李某正是人脸识别技术成功应用寻亲救助的受益者之一。就在走失三年的李某与亲人相聚的时候,塘沽区救助管理站也收到了李某家人送来的,写有“失联救助、大爱无边”字样的锦旗。随着越来越多滞留受助人员成功回归家庭,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一面又一面写满感谢和赞誉的锦旗。

服务对象赋予的殊荣是救助管理工作前进的不懈动力。在啃下受助人员长期滞留寻亲难这块“硬骨头”的同时,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还以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加强了部门联动,丰富且细化了工作考评指标,有力推动了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4月,天津市民政局与市卫计委协调出台了《天津市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设立天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治定点医院的通知》,将全市所有三级医院(47家)和11家二级医院作为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定点医院。要求各定点医院对需要进行紧急救治的危急重症流浪乞讨人员按照“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救治准确性和及时性。

注重部门联动,同样注重自身能力建设。对此,天津市民政局与市综治办联系,在2017年综治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民政部相关督查内容和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需要,重新制定细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将救助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救助管理档案管理、托养机构监管和长期滞留人员定期巡视、滞留受助人员及死亡受助人员情况、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执行情况等重点工作环节全部纳入2018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中。此举有效推进全市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先救治后收费”的医疗绿色通道、完善的考核机制,在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正在开展的“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着“兜底线、保民生”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天津市民政系统“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生动实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发布国内首个5G医疗边缘云平台

    中国移动“5G赋能医疗 共建行业生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正式发布中国移动5G医疗边缘云1.0产品体系。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何延政、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勇、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F、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建中、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中兴通讯第三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聂胜军出席发布会。

    2024年1月29日
  • 中兴通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导读: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正迈入智慧时代。为加快推进感知健康和智慧医疗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对“健康中国2020”提高全民健康目标的强力支撑,更是落实新医改、“3521工程”,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的必然趋势。

    2024年1月19日
  • 智慧医疗综合管理系统方案

    导读:完善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尤其是以电子病历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在整个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中,电子病历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数据,因此对于各医疗机构如没有上线电子病历系统的,可进行上线完善。

    2024年1月20日
  • 数字医院解决方案

    导读: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化医院的运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丰富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经验,成功推出了数字医院、区域卫生、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医疗信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年1月18日
  •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医疗支持到1080P 30的H239双流效果,主辅流的高清晰传送,会议室,手术室全景的高清晰发送以及辅流数据的清晰毫发无损的呈现,打破了传统远程医疗的非实时、非清晰的混沌状态,为远程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进入高清极致新时代。

    2024年1月15日
  • 智慧医疗系统方案

    导读:智慧医疗系统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