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农业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在政策引领与规模经营趋势下,常用环境类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技术、农业无人机、农机北斗导航、农业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等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不过,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智慧农业仍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5年至20年。以下这些因素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我国农田地块规模小、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美国的农场规模平均在200公顷以上,欧盟国家农场面积大于20公顷的占82%,农场面积为100公顷的占52%。而我国农田地块小,碎片化程度高,经营面积3.4公顷以下的小农户占比95%以上,他们占有的耕地面积占到我国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小农户、小地块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导致我国智慧农业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低、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积极性不高。
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实施智慧农业离不开农机装备支撑。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取得了可喜成绩。2020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9%,设施园艺综合机械化率为32%,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为35%,水产养殖机械化率为30%。然而,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化、机具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农机化和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0个至20个百分点的差距。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宽带网络虽已覆盖到村,但到农户的比例低,到农业园区的少;4G网络信号不稳定、5G基站少、通信费用高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农村信息采集终端应用少、物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农田气象、耕地质量、土壤墒情、水文等监测点偏少;缺乏专业的信息化设备运维队伍,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取信息难且成本高。
四是智慧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由于基础研究薄弱,信息感知农业传感器、智能决策模型算法以及高端农业智能装备技术产品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实施智慧农业的需求。同时,也缺乏针对我国农户和小地块的实用低门槛技术,难以满足我国广大小农户的需求。此外,农业的生态多样性,对技术与应用模式的需求也是多样的,但对于研发主体,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后,却不能像工业技术产品一样大规模**推广,导致企业研发主体不愿意也不敢投入。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促进其快速发展,应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政府支持。统筹各类资源,加强政策扶持,突破重点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围绕农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总结经验,建立可**、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
二是制定相关资金补贴政策。鉴于农业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区域性、高度分散和个性化特点,建议对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主体给予政策性补贴,减免以智慧农业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税收,减免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传输通信费用。
三是加强技术标准与检测平台建设。依托联盟、协会等团体和组织,快速建立数据、产品、市场准入等团体标准,并积极推动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国家和行业认可的第三方产品、技术检测平台。
四是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具有散乱杂、孤岛林立等特点,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并在一定范围内按流程开放相关数据,建立共享机制。对于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企业,要求其产品提供数据接口标准。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业与信息多学科交叉人才,建议教育机构在高校研究生课程中开设智慧农业相关课程,鼓励信息领域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智慧农业推广队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