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服务公共安全市场 NEC人脸识别技术大放异彩

当下,中国的平安城市、智慧城市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过程中,周波表示,NEC会扎根于公共安全这个市场,不断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NeoFace未来也将延伸出许其他的用途,而且他坚信,随着各种数据源的打通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NEC人脸识别技术会呈现越用越好,越用越精的状态。

  沸沸扬扬的哈尔滨看守所杀警越狱事件随着最后一名案犯的落网而尘埃落定,但是围绕这起案件的深度讨论却远未结束,抛却背后的所谓管理问题不提,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来防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才是当下的重点。对此,NEC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事业部部长周波非常自信地表示,如果采用NEC的人脸识别技术,这种事情将永远不可能发生。解决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在普通的AB门前加装NEC人脸识别设备,而其中只存有警员照片,这样即可保证非警员的一切人员均不得出入看守所,方便实用,万无一失。


致力服务公共安全市场 NEC人脸识别技术大放异彩

NEC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事业部部长 周波


    致力技术研发 NEC在生物识别领域优势明显


  2014年5月,在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组织的人脸识别技术基准测试的“静态图像识别人脸测试”中,NEC人脸识别技术的性能获得了第一名的评价。这也是NEC继2009年、2010年的测试后,连续3次拔得头筹。在测试中,NEC的人脸识别算法在检索精度和速度两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不仅如此,NEC还单独接受了判定两张人脸图像是否属于同一个人的“1对1识别”测试,结果显示识别错误率降低到了原来技术的1/3,从而再次证明了NEC在人脸识别领域拥有的强大技术优势。


  NEC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功,其3D人脸识别研究有着近20年的历史,2D人脸识别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以追溯到1989年,而其领先世界的NeoFace人脸识别技术更是NEC近50年电脑图像识别技术经验的结晶。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先驱,NEC坚持致力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除了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技术,NEC生物识别阵营中更有指纹、指静脉、掌纹、声纹、DNA等多种厉器,核心技术始终保持业界第一。


  市场蓬勃发展 NEC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多方应用


  NEC多年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坚守换回的不仅仅是业内的美誉度,更有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众多机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进一步得到普及,摄像机数量大规模增长,使得人脸识别在数据的采集上阻碍大大减小,提升了人脸识别的质量与应用领域。在近红外人脸识别系统获得突破的基础上,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正尝试性采购人脸识别设备。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内国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并在未来十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有分析人士表示,人脸识别应用范围的扩大叠加政府采购的强力推进,将促使人脸识别子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事实上,NEC人脸识别技术近些年的市场表现确实非同一般,在很多领域都展示出其卓而不凡的能力。首先是在海关、边防领域,NEC已经为香港、澳门等提供了利用指纹、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技术的出入境管理系统,并为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构筑了电子护照与电子身份证体系。其次是在反恐人脸检测方面,在国际反恐形势愈发严峻的今天,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需求特别强烈,而很多动态识别的项目都是由NEC在做技术支持。


  卓越的市场表现背后,是NEC丰富可靠的人脸识别技术产品线。目前NEC拥有人脸识别软件、NEC无线人脸识别产品以及NeoFace LITE三样武器,其中人脸识别软件可与SQL,MYSQ,QRACLE数据库相连携,支持千万级人脸库的查找比对。其运用范围广泛且弹性,从国家级安全管理到娱乐领域均可,甚至可透过不同的创意活用于各种场面。NEC无线人脸识别产品captran可集成WIFI/3G模块,结合NeoFace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在前端进行快速的人脸识别,并可以与后台大库进行联动比对。NeoFace LITE产品为手机版人脸识别产品,可基于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为载体,安装人脸识别产品进行人脸识别比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每张照片的建模大小仅为0.5KB,当之无愧的世界首位。


  功能要求更高 驱动NEC进行技术革新


  人脸识别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认知更为清晰,同时对于其功能体现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仍有很多挑战非常棘手,这其中最大的难题来自于结合视频监控所提出的动态识别的很多方面,比如光线造成的阴阳脸、逆光条件下的光线不足;由于拍摄像角度不佳造成的特征量的不足;由于摄像机清晰度不高所造成的模糊图片的处理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各个厂商都提出了其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从最终的处理效果来看,应用NEC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以角度问题的解决为例,NEC通过其独有的3D建模技术,将普通照机拍摄的正面人像制作一个3D模型,借助不同的角度、光照等因素生成9张不同角度的照片,从而最大可能地适应了来自不同角度的人脸图像,使匹配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再比如对于模糊图像的处理,NEC通过其超分辨率图像增强技术,可使目标图像与退化的模板匹配,产生能够容易被人识别的面部图像,其两眼之间所需的特征点更是达到业界最低的24个像素。此外,对于由时间以及造形所造成的目标面部与用来对比的样板面部之间的差异,诸如护照照片拍摄于10年前,而比对人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配戴眼镜(非墨镜)、粘贴胡须、发型长短变化等等,针对这种情况,NEC同样可以轻松应对。


  拓展新技术与产品 未来NEC向好和精方向发展


  当下,中国的平安城市、智慧城市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过程中,周波表示,NEC会扎根于公共安全这个市场,不断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NeoFace未来也将延伸出许其他的用途,而且他坚信,随着各种数据源的打通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NEC人脸识别技术会呈现越用越好,越用越精的状态。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周波表示在近期还将为中国市场带来全新的包括指静脉与DNA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与产品,其中指静脉已经在包括日本之内的很多地区都有非常成熟的应用,如商店超市客户VIP登录、ATM机客户登录、医院病历登录、重点区域进出人员控制、单点登录等等,而DNA检测更是可以通过小巧的便携式设备实现不超过半小时的快速检测。除此之外,鉴于移动互联的大势所趋,NEC人脸识别技术与其相结合的支付应用与入场验证以及更多包括智能眼镜在内的动态移动人脸识别,都可能会登陆中国市场。


  事实上,有业内专家预言,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指静脉技术如果能够突破司法领域的一些屏障,成为证据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之与如今火热的大数据相结合,其前景将更加可期。


  在即将举行的2014北京安博上,NEC将携其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与大家见面,周波表示,NEC拥有全球最佳的技术与算法,所以希望借由展会可以推而广之,告诉大众生物识别技术的未来方向以及应用价值,加强与集成商的合作,同时也希望共同探讨生物识别技术的更多可行性领域与方案,集思广益,使这项技术可以惠及更多大众。

致力服务公共安全市场 NEC人脸识别技术大放异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建智慧城市不是对城市打“新技术吗啡”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对城市局部打一针“新技术吗啡”,也不是对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新技术应用试验,而应该是围绕提升城市系统服务和人的宜居性而进行的城市改进。

    2023年8月20日
  • 《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0)》最新发布

    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日前联合举办的“可持续智慧城市论坛”上,《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0)》和《世界公共部门报告(2019)》中文版两份报告正式发布。

    2024年1月28日
  • “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获奖企业 传统安防企业是主力军

    从获奖企业分析,此次活动集中了行业的优秀传统安防制造企业企业,包括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宇视科技、天地伟业、苏州科达、中星技术、同方威视、蓝色星际、熵基科技、达实物联、安居宝、林立等行业领军企业;另外还包括高新兴、佳都科技、富盛科技、金鹏电子、易华录、南瑞继远、北京声讯、浩云科技、天跃等优秀集成商。

    2024年1月12日
  • 构建新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AIIA智慧城市产业委在杭成立

    11月10日上午,在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开幕式上,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发起组建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委员会”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2024年1月20日
  • 2016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开幕 智慧安防成亮点

    在智慧安防领域,华为携ICT亮相展会,布局智慧城市生态圈,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华为在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业务。中安消作为安防行业知名企业展示了其最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包含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融合四大领域,着眼于政府最亟待解决、民众最关切的一系列问题。清华同方在智博会现场展示了其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安检技术产品进行深度结合,推出了融合智能云查验、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客户远程操控等功能的智能安检解决方案。

    2024年1月30日 资讯
  • 《2020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2020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从“新基建”视角展开,概括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整体现状和技术框架,对新基建与智慧城市的关系进行拆分解读,研究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最后根据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指出当前发展要素和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202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