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监控 中山水质监测未现异常

7月6日上午,广西贺州部分河段出现死鱼现象。经当地监测,当日凌晨4时左右,贺州市(贺江上游)与广东省(贺江下游)交接断面扶隆监测点水质镉超标1.9倍、铊超标2 .14倍。昨日傍晚,广东省环保厅通报,广东已经停止从贺江取水,经过拦截污染源和下游补水稀释后,预计不会影响广东省西江流域引水安全。

  7月6日上午,广西贺州部分河段出现死鱼现象。经当地监测,当日凌晨4时左右,贺州市(贺江上游)与广东省(贺江下游)交接断面扶隆监测点水质镉超标1.9倍、铊超标2 .14倍。昨日傍晚,广东省环保厅通报,广东已经停止从贺江取水,经过拦截污染源和下游补水稀释后,预计不会影响广东省西江流域引水安全。


  昨日,记者从市水务、环保部门了解到,中山市饮用水河道取水全部来自于西江水域,环保部门8个监测点,24小时在线监控,目前监测数据均正常,水质未受上游污染影响,暂时未接到省环保部门发布的通报。供水部门回应,即便因水质问题,停止从河道取水,备用水源的常见水库依然可以保证市区50-60天的供水。


  市水务局:中山饮用水源全部取自西江流域


  此次遭受污染的贺江,在广东省封开县注入西江,是西江主要支流之一。而西江则是华南地区最长河流,同时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在佛山三水与东江、北江交汇。西江干流经江门、中山注入南海。西江是珠海、中山、澳门一带的主要淡水来源。此次位于上游的贺江流域受到重金属镉、铊污染,会否对下游的西江流域饮水安全造成影响?


  昨日下午,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江在广东佛山三水与东江、北江交汇,中山境内的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都属于西江的干流,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等则属于西江流域的支流,而中山境内饮用水水源可以说全部取自西江流域。


  市环保局:横栏六沙监测点可及时监控上游水质变化


  市环保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西江流经区域多个地市也都以西江水为饮用水源,他们都有相应的监控手段,监控数据都会及时汇总到省里,并由省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决定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贺江上游污染源距离中山200多公里,西江的径流量很大,污染物浓度在下游补水稀释过程中也会降低更多。


  该负责人介绍,中山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目前有8个水质监测点,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可以覆盖中山境内主要供水通道。其中位于横栏六沙的监测点,位于中山市辖区内西江干流的上游区域,属于国控水质监测点,可以及时监控上游水质的实时变化。该负责人表示,除了市环保部门的监测系统,各供水水厂在取水点另行实时监测,对于水质变化可以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目前,根据监测数据判断,中山西江水域水质均正常,暂时未受上游污染影响。


  市供水公司:已通知各取水口加强监控水源水质


  记者从中山市供水公司了解到,从水厂方面的取水监测情况看,目前暂时未发现中山取水源镉和铊重金属超标情况,因此也暂未启动应急预案,市民可以放心用水。


  市供水公司介绍,自广西贺江镉铊超标消息传出,中山各个水厂也特别关注检查监控,目前为止,鱼儿未出现异常反应,重金属监测仪器方面也是正常水平,没有超标。供水公司解释,中山处于西江下流,一是江水通过长距离的流动,二是通过水质的稀释,水流抵达中山后,就没有出现重金属超标情况,据介绍,广东离封开最近的云浮的取水点也没有检测出问题,中山的距离更远因而更安全。供水公司表示,已通知各取水口加强监控水源水质,若发现有问题将及时处理,并会根据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保障市民用水安全。


  走访


  市区各大商场桶装水销售正常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商场发现,超市内桶装水、瓶装水在售情况未出现异常,货架上,各种饮用水产品存量充足,市民购买秩序井然。在吉之岛超市随机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自己确实听说贺江江水污染一事,但是目前并未对中山产生影响,自己并不担心饮水安全会受到影响。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接连两日,超市内饮用水销售也并不比以往呈现飙高趋势,与往日销售状况相当。昨日,记者还致电一家矿泉水品牌在中山设立的分销点,工作人员表示,日常销量也与以往持平,未见销量飙升的情况。


  释疑


  如果水质受污染中山的水够用吗?


  供水公司方面还介绍,中山约有90%的用水来自于西江,10%是中山本身的水库供水,如长江水库、三乡等地的水库等。如果万一西江水真的出现了问题,采用长江水库进行供水,长江水库有4000万吨的库容,供城区用水50-60天左右没有问题。


  水源口水质如何实时监测?


  据介绍,水厂在水源口取水后,将进行一系列的监测,其中使用“生物检测”的方法,即用鱼来检测水质的好坏,很多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源水进入有毒有害物质,鱼儿肯定会先有反应的。另外对于重金属方面的监测,采用的仪器是等离子光谱-质谱仪,通过该仪器可以监测出镉及铊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


  跨界河流污染中山如何应急?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贺江与下游西江相连,水域牵涉多个地市,对于此类跨界污染,省环保部门将统筹处理。根据污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是否启动相关应急措施,以及启动何种等级的应急措施,都由省环保厅统一发布。目前,中山尚未接到省环保部门发布的任何通报。


  链接


  中山市应急预案


  记者从市环保局官方网站看到,2010年3月,市环保局曾发布《中山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称《预案》)。《预案》主要针对发生在本市境内水体与大气污染、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污染引发的污染事件;跨区域、跨流域需要市环保局协调查处的污染事件、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要求市环保局查处的污染事件。跨市(区)环境污染事件由市环保局组织市内有关部门、会同市外相应环保部门查处;协调不成的,报请省环保部门组织查处。


  应急工作措施方面,《预案》要求:(一)事发地环保部门应立即赴现场调查,直到发生污染事件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污染事件的处理与污染防治工作,通报下游和可能波及的周边地区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二)要求发生污染事件的单位立即停止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三)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清理污染现场,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展,减轻污染强度,清除或减轻污染危害。(四)根据污染事件的污染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及可能危害公众的程度等情况,酌情考虑提请事发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时疏散、转移公众。(五)污染事件导致人员中毒时,及时提请事发地政府组织卫生等部门采取救助措施。(六)现场应急人员应配备防毒、防酸碱等有毒有害物品的防护衣具,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贺江水污染过程


  7月1日,贺江部分河段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贺州市环保局对水质进行检测,未发现水质异常;


  5日,贺江合面狮水段死鱼现象加重,当地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报告;


  6日2时,自治区环保厅带着专家和设备来到贺州检测样品水质。4时30分,检测结果显示在贺州与广东交界断面扶隆监测点水体镉超标1.9倍,铊超标2.14倍。

24小时在线监控 中山水质监测未现异常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国安委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强调国家安全观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24年4月18日
  • 中国首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云平台发布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暨北京帮安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的探索与研究,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及多项AQ标准,联合设计研发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统一部署于国家安监总局的安监云平台,保障系统的运行稳定及数据安全。

    2024年1月30日
  • 深信服安全态势感知与运营方案获评“智慧检务十大解决方案”

    根据评审规则,综合大众投票、专家评审,深信服安全态势感知与运营解决方案从120个解决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智慧检务十大解决方案。此外,由深信服解决方案支撑的武汉市公安局、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亦榜上有名。

    2024年1月12日
  • 2023产业互联网安全十大趋势(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南方日报、腾讯安全联合推出)

    日前,在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指导下,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南方日报、腾讯安全联合推出《2023 产业互联网安全十大趋势》(以下简称报告)。 这是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安全,连续三年…

    2024年11月21日
  • 2018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8中国安全产业大会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产业发展特点、紧扣热点、聚焦难点,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安全产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安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大会由开幕论坛、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术年会、安全出行主题论坛、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四个主要板块构成。

    2024年1月31日
  • 腾讯“政务安全大脑”正式发布 助力打造全新数字政府智能化安全体系

    腾讯基础安全解决方案总监王朋群基于腾讯安全成功护航云上广交会的实践经验,阐释了政务安全大脑“一个体系、两个提升、三项智能”的理念,同时重点分析了建立政务安全大脑所需的五大核心能力。他表示,依托腾讯政务安全大脑的能力,有助于数字政府建立新一代安全大脑智能化体系,为政务上云保驾护航。

    202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