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青海省西宁市在平安建设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逐步建立了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集中化服务”3大平台和“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基层基础保障”6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3+6”社会服务管理暨平安建设新模式,实现了重点工作新突破、平安建设精细化发展、人民群众享和乐的目标,打造了具有西宁特色的平安品牌。
近日,记者跟随青海省综治委考评组,深入西宁市有关单位、街道社区、乡镇、工业园区,真切感受到了“平安西宁”建设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作为青海省唯一一家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机制改革试点单位,为解决“案件多、法官少”的突出矛盾,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以诉调对接工作为基础,实现了矛盾纠纷的诉前化解、诉中调解、分层化解和多元化解,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
城东区人民法院院长张宇南介绍,诉调对接工作室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不收费。截至今年10月底,该院诉前调解案件148件,及时履行给付内容的110件,当天起诉当天解决的112件。诉调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减轻了办案法官压力,也缩短了办案周期,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信息化建设是“平安西宁”建设的重点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西宁市提出了建设一个网络、两级中心、三层共享、五大系统的建设方案,以信息化平台助推平安建设工作。
西宁市城西区投入3000万元建成的城西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通过市民呼叫系统、社会管理综合信息、数字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四大系统功能,实现了全区“人、地、事、物、情”管理信息化、精细化。今年10月,城西区又投入2500万元新建了600个200万像素的高清视频探头及配套设备,覆盖全区13条主要街道及89条小巷,并将视频信号联网到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和公安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公安机关利用其认定有利犯罪证据,破获案件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追回被盗车辆30余辆,有效防止了各类案件发生。
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西宁市大通县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中心,由人口信息管理、市民呼叫中心、视频监控、数字城管和平安大通信息系统五大功能组成。通过人口管理系统,实现“以地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和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中心的五大功能,大通县真正做到了“网络化覆盖、精细化管理、服务零距离、管理零缝隙”。
“把网格化作为建设 平安西宁
的有效载体和社会管理的常态化方式是西宁市始终坚持做的工作。”西宁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李玉强说,依托社区基础平台,以“组织单元最小化、服务管理最优化”为目标,推行“一线工作法”,将全市143个社区划分为1037个责任网格,通过“五定”措施,将区域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做到了公共资源共享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社工”服务高效化,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工作零缝隙”。
得益于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2013年由原定的“平安一条街”提升为“精细化管理一条街”,在“平安西宁”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小桥大街联防联动小组组长顾锡泰告诉记者,小桥大街沿街店铺单位采取10户为一组开展联防工作,每个网格评选矛盾纠纷调解组长店、信息收集反馈组长店、诚信服务组长店,每天一组一户,佩戴袖标,值岗巡查,发现异情,及时与大街联动联防小组联系,第一时间防止事态扩大升级。温州商人黄伟开的鞋店是小桥大街“店店联防”矛盾纠纷调解组长店,他告诉记者,自从实行“店店联防”措施以来,社会治安环境更好了,商户之间也比以前更团结了,和他在温州做生意时比起来,西宁的“店店联防”让他感到很安心。
西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苏荣对记者说,积小安为大安,有平安才有幸福。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把西宁建设成“生活之城、幸福之城”,这几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优先,突出基层基础,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不仅为该市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同时也为构筑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发挥了省会城市示范、引领作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