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漓江的源头。今年10月,国家林业局审批通过了猫儿山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这是继2005年进行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国家再次为猫儿山新增设施投资。这也是近三年来国家林业局批复的广西唯一一个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意味着漓江源头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
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峰,因为顶峰形似蹲伏的猫而得名。猫儿山保护区最早成立于1976年,由于地势复杂、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于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猫儿山有原始森林面积15158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被称为“天然绿色水库”。作为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光是发源于猫儿山的河流就有39条,其中一条就是漓江。
为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2005年,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项目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
现任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的张建华在管理站工作了16个年头,他见证了一期工程给保护区带来的变化。
保护区占地17008.5公顷,地跨兴安、资源、龙胜三县(自治县),与16个行政村相邻。
张建华说,由于保护区面积太大,工作人员人手不够,1999年即使是开车,将保护区全部巡逻一遍至少也要3天时间。经过一期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区内共新增了10处管理站点,每个管理站都有1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常驻,并分区域负责保护区的巡护,基本形成了保护管理体系。
随着一期项目工程的建设,保护区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首先一线管护得到加强,对防火灾有明显效果,保护区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其次对盗猎的犯罪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没有盗猎分子的捕捉,保护区里的各种国家保护动物都纷纷“自由活动”,连以前不常见的黑熊,也不时从山上下到附近的村子里找食物。
经过多年的努力,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最终在去年年底全部竣工。紧接着,保护区管理局开始申请二期工程项目,并于今年10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同意。
张建华介绍,保护区一期项目主要建了10处管理站点,二期项目将增建5处,此外还要在保护区增建4处管护哨卡。“与管理站点有工作人员常驻不同,管护哨卡要建在保护区内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
除了新建管护哨卡,保护区内还要建一处访客中心。访客中心建好后,游客能够立体、系统地了解猫儿山。
二期项目中最引人注意的是5套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只有5套监控设备,但监控范围却涵盖了保护区90%以上的地域。这几套监控设备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有热感感应源,捕捉能力非常敏感。
张建华说,保护区内地势险峻,周边人员复杂,存在很多巡护盲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将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将更好地保护珍稀物种,拯救濒危物种,充分发挥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功能有效发挥,也为环境监测和森林资源监测提供依据。
据介绍,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共两期,所有的基础设施在这期间全部完成。目前保护区急需开展二期工程,在植被恢复和就地保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早发现并尽量避免森林火灾、有害生物灾害等。“随着设施的完善,宣传力度的加大,我们会更为努力地保护这片自然保护区。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爱护母亲河的源头。”张建华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