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大街小巷,浓浓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沿街商铺、店面LED显示屏和街面电视墙全天滚动播放着“城乡防控日”主题标语,多种形式的“警民恳谈”和义务巡逻值守活动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据介绍,海宁市公安局自今年8月开始将每月6日确定为“城乡防控日”。
海宁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顾照荣介绍,此举是围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城乡防控转型发展路径,将最新科技手段植入打防实战,实现治安防控由“事后”转向“事前”、“平面”转向“立体”、“人工”转向“智能”的转型升级。
科技为先:从“专业防”到“全民防”
斜桥镇华丰村是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青壮年白天普遍在外工作,家中无人照看。在社区民警的建议下,980多户农户全部安装了多户联防报警系统,每8户为一组,每组设一个组长,一户报警,八户联动。村委会主任殷国华说:“这不仅实现了邻里守望互助,而且成为一种社会化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华丰村实现刑事警情“零发生”。
事实上,海宁市有1.6万余户农村居民都安装了这种多户联防报警系统,并按照镇、村、农户各出三分之一的资金比例,在全市各镇和街道推广建设。这种“出资装安防、花钱买平安”的观念在海宁已经深入人心。
在城区,科技创安步伐更为强劲。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视频监控3360个、电子警察及智能卡口211套,构建起市域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市区外围和市中心区域四道视频监控围栏。据了解,海宁市公安局今年成功研发了一个全省领先的“社会视频接入共享平台”。这一平台将全市包括金店、银行、医院等社会重点单位的2050个社会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形成共用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体化技防视频科技防控体系。
信息为源:从“线索扩容”到“智能升级”
今年7月,海宁市公安局开通了“平安海宁”官方微信,主动向群众推送警方资讯和预警防范信息,并实现互动自助24小时网络“智能接待”。
警务室是信息汇集最强有力的小单元。今年,海宁警方因地制宜在全市建立了76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统一标牌标识、内部功能区划分,配置公安专网等设施。为提高社区警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海宁市公安局专门研发了社区警务工作平台,配发公安专网无线笔记本电脑、“警务通”和“二代证”蓝牙读卡仪等科技装备,确保各类信息“现场录入、实时核查、自动比对、即时反馈”。今年前10个月,全局利用“警务通”累计采集信息21.4万余条。
9月4日晚,许村派出所民警利用“二维码”对某旅馆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这名男子与近期发生的一起盗窃案有关,并将其抓获。这个战果得益于海宁市公安局今年6月启动的二维码管理工作。在辖区68家网吧门口都贴上二维码标志,民警用移动警务通扫一扫,相关信息一目了然。目前,二维码管理工作已向全市62家娱乐场所、221家旅馆以及出租房等人员复杂区域覆盖。民警在现场就能完成查询、输入、修改、拍照和GPS定位等工作,真正实现了高效精确管理。
实战为本:从“单兵作战”到“立体合围”
今年7月,海宁盐仓发生一起盗窃公司电缆线案件,警方通过侦查,认定2名犯罪嫌疑人,但没有查到他们的活动轨迹。通过合成作战,办案民警发现在交警警务通采集的数据中,有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处理事故的信息,此案因此一举突破。这是海宁市公安局深化合成作战的直接体现。
今年初,海宁警方根据辖区地形特点,在4个片区刑侦队成立合成作战分中心,在15个派出所成立以青年骨干民警命名的“打防一体工作室”,构建“采录―研判―导防―精打”标准化信息处理和打防流程。实行“由案到人”工作模式,派出所“打防一体工作室”负责案件初侦汇总,上传至合成作战平台,由中心专人跟进,共同抓捕审查,形成一条高效的案件侦查工作“流水线”。同时,海宁警方自主研发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专业合成作战平台,集成“冬冬搜索”、“出城车辆盘查登记系统”等常用查询工具177个,使500余名一线民警个体组合成一个“作战群”,使以往的“单兵作战”变为“整体合围”,提升了整体打防效能。
今年1月至10月,海宁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2.95%,警方抓获侵财犯罪嫌疑人886名,同比前3年平均数上升10.3%,“两抢”案件和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22.3%和15.8%。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